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22 擬將修福欲滅罪,後世得福罪還在, 但向心中除罪緣,名自性中真懺悔。 唐 · 六祖慧能大師《大正藏48冊2008:六祖壇經 · 懺悔第六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21 凡夫愚昧,只知懺其前愆,不知悔其後過。以不悔故,前罪不滅,後過又生。 唐 · 六祖慧能大師《大正藏48冊2008:六祖壇經 · 懺悔第六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22 擬將修福欲滅罪,後世得福罪還在, 但向心中除罪緣,名自性中真懺悔。 唐 · 六祖慧能大師《大正藏48冊2008:六祖壇經 · 懺悔第六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21 凡夫愚昧,只知懺其前愆,不知悔其後過。以不悔故,前罪不滅,後過又生。 唐 · 六祖慧能大師《大正藏48冊2008:六祖壇經 · 懺悔第六》


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舌相品第六 爾時世尊出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從其舌相出無數無量色光明,普照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。是時,東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無量無數諸菩薩見是大光明,各各白其佛言:世尊!是誰力故,有是大光明普照諸佛世界? 諸佛告諸菩薩言:諸善男子!西方有世界名娑婆,是中有佛名釋迦牟尼,是其舌相出大光明,普照東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,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,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故。 是時諸菩薩各白其佛言:我欲往供養釋迦牟尼佛及諸菩薩摩訶薩,并欲聽般若波羅蜜。 諸佛告諸菩薩:善男子!汝自知時。 是時,諸菩薩摩訶薩持諸供養具,無量花蓋幢幡、瓔珞眾香、金銀寶花,向娑婆世界,詣釋迦牟尼佛所。爾時四天王諸天乃至阿迦尼吒諸天,各持天上天香末香澤香、天樹香葉香、天種種蓮花青赤紅白,向釋迦牟尼佛所。是諸菩薩摩訶薩及諸天所散諸花,於三千大千世界虛空中化成四柱大寶臺,種種異色莊嚴分明。 是時釋迦牟尼佛眾中有十萬億人,皆從座起,合掌白佛言:世尊!我等於未來世中亦當得如是法,如今釋迦牟尼佛弟子、侍從、大眾、說法亦爾。 是時,佛知善男子至心於一切諸法不生不滅、不出不作,得是法忍。佛便微笑,種種色光從口中出。 阿難白佛言:世尊!何因緣故微笑? 佛告阿難:是眾中十萬億人,於諸法中得無生忍。是諸人於未來世,過六十八億劫當作佛,劫名花積,佛皆號覺花。
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舌相品第六 爾時世尊出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從其舌相出無數無量色光明,普照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。是時,東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無量無數諸菩薩見是大光明,各各白其佛言:世尊!是誰力故,有是大光明普照諸佛世界? 諸佛告諸菩薩言:諸善男子!西方有世界名娑婆,是中有佛名釋迦牟尼,是其舌相出大光明,普照東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,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,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故。 是時諸菩薩各白其佛言:我欲往供養釋迦牟尼佛及諸菩薩摩訶薩,并欲聽般若波羅蜜。 諸佛告諸菩薩:善男子!汝自知時。 是時,諸菩薩摩訶薩持諸供養具,無量花蓋幢幡、瓔珞眾香、金銀寶花,向娑婆世界,詣釋迦牟尼佛所。爾時四天王諸天乃至阿迦尼吒諸天,各持天上天香末香澤香、天樹香葉香、天種種蓮花青赤紅白,向釋迦牟尼佛所。是諸菩薩摩訶薩及諸天所散諸花,於三千大千世界虛空中化成四柱大寶臺,種種異色莊嚴分明。 是時釋迦牟尼佛眾中有十萬億人,皆從座起,合掌白佛言:世尊!我等於未來世中亦當得如是法,如今釋迦牟尼佛弟子、侍從、大眾、說法亦爾。 是時,佛知善男子至心於一切諸法不生不滅、不出不作,得是法忍。佛便微笑,種種色光從口中出。 阿難白佛言:世尊!何因緣故微笑? 佛告阿難:是眾中十萬億人,於諸法中得無生忍。是諸人於未來世,過六十八億劫當作佛,劫名花積,佛皆號覺花。


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往生品第四 👆 續上長文 舍利弗白佛言:世尊!菩薩摩訶薩云何除身、口、意麤業? 佛告舍利弗:若菩薩摩訶薩不得身、口、意,如是菩薩摩訶薩能除身、口、意麤業。 復次,舍利弗!若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行十善道,不生聲聞心、不生辟支佛心,如是菩薩摩訶薩能除身、口、意麤業。 復次,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淨佛道時,行檀那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毘梨耶波羅蜜、禪那波羅蜜,是名菩薩摩訶薩除身、口、意麤業。 舍利弗白佛言:世尊!何等是菩薩摩訶薩佛道? 佛告舍利弗:佛道者,若菩薩摩訶薩不得身、不得口、不得意,不得檀那波羅蜜、不得尸羅波羅蜜、不得羼提波羅蜜、不得毘梨耶波羅蜜、不得禪那波羅蜜、不得般若波羅蜜,不得聲聞、不得辟支佛、不得菩薩、不得佛,舍利弗!是名菩薩摩訶薩佛道。所謂一切諸法不可得故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無能壞者。 舍利弗白佛言:世尊!云何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無能壞者? 佛告舍利弗:若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,不念有色乃至識,不念有眼乃至意,不念有色乃至法,不念有眼界乃至意識界,不念有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,不念有檀那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,不念有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,不念有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,不念有辟支佛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 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如是行,增益六波羅蜜,無能壞者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住般若波羅蜜中具足智慧,用是智慧,常不墮惡道,不生弊惡人中,不作貧窮人,所受身體不為人、天、阿修羅所憎惡。 舍利弗白佛言:世尊!何等是菩薩摩訶薩智慧? 佛告舍利弗:菩薩摩訶薩用是智慧成就,見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、聽法、見僧,亦見嚴淨佛土。菩薩摩訶薩以是智慧,不作佛想,不作菩薩想,不作聲聞、辟支佛想,不作我想,不作佛國想。用是智慧,行檀那波羅蜜亦不得檀那波羅蜜,乃至行般若波羅蜜亦不得般若波羅蜜,行四念處亦不得四念處,乃至行十八不共法亦不得十八不共法。 舍利弗!是名菩薩摩訶薩智慧。用是智慧,能具足一切法亦不得一切法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淨於五眼: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。 👇 文長待續
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往生品第四 👆 續上長文 舍利弗白佛言:世尊!菩薩摩訶薩云何除身、口、意麤業? 佛告舍利弗:若菩薩摩訶薩不得身、口、意,如是菩薩摩訶薩能除身、口、意麤業。 復次,舍利弗!若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行十善道,不生聲聞心、不生辟支佛心,如是菩薩摩訶薩能除身、口、意麤業。 復次,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淨佛道時,行檀那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毘梨耶波羅蜜、禪那波羅蜜,是名菩薩摩訶薩除身、口、意麤業。 舍利弗白佛言:世尊!何等是菩薩摩訶薩佛道? 佛告舍利弗:佛道者,若菩薩摩訶薩不得身、不得口、不得意,不得檀那波羅蜜、不得尸羅波羅蜜、不得羼提波羅蜜、不得毘梨耶波羅蜜、不得禪那波羅蜜、不得般若波羅蜜,不得聲聞、不得辟支佛、不得菩薩、不得佛,舍利弗!是名菩薩摩訶薩佛道。所謂一切諸法不可得故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無能壞者。 舍利弗白佛言:世尊!云何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無能壞者? 佛告舍利弗:若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,不念有色乃至識,不念有眼乃至意,不念有色乃至法,不念有眼界乃至意識界,不念有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,不念有檀那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,不念有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,不念有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,不念有辟支佛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 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如是行,增益六波羅蜜,無能壞者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住般若波羅蜜中具足智慧,用是智慧,常不墮惡道,不生弊惡人中,不作貧窮人,所受身體不為人、天、阿修羅所憎惡。 舍利弗白佛言:世尊!何等是菩薩摩訶薩智慧? 佛告舍利弗:菩薩摩訶薩用是智慧成就,見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、聽法、見僧,亦見嚴淨佛土。菩薩摩訶薩以是智慧,不作佛想,不作菩薩想,不作聲聞、辟支佛想,不作我想,不作佛國想。用是智慧,行檀那波羅蜜亦不得檀那波羅蜜,乃至行般若波羅蜜亦不得般若波羅蜜,行四念處亦不得四念處,乃至行十八不共法亦不得十八不共法。 舍利弗!是名菩薩摩訶薩智慧。用是智慧,能具足一切法亦不得一切法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淨於五眼: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。 👇 文長待續


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往生品第四 👆 續上長文 復次,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得六神通,不生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從一佛國至一佛國,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,從一佛國至一佛國,所至到處無有聲聞、辟支佛乘,乃至無二乘之名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,從一佛國至一佛國,所至到處其壽無量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,從一國土至一國土,所至到處有無佛法僧處,讚佛法僧功德,諸眾生用聞佛名法名僧名故,於此命終生諸佛前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,得初禪乃至第四禪,得四無量心、得四無色定,修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。是菩薩不生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中,常生有益眾生之處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行六波羅蜜,上菩薩位,得阿惟越致地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,便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法輪,與無量阿僧祇眾生作益厚已入無餘涅槃,是佛般涅槃後,餘法若住一劫若減一劫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與般若波羅蜜相應,與無數百千億菩薩從一佛國至一佛國,為淨佛國土故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得四禪、四無量心、四無色定,遊戲其中入初禪,從初禪起入滅盡定,從滅盡定起乃至入四禪,從四禪起入滅盡定,從滅盡定起入虛空處,從虛空處起入滅盡定,從滅盡定起乃至入非有想非無想處,從非有想非無想處起入滅盡定。 如是,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入超越定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修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,不取須陀洹果、斯陀含果、阿那含果、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,以方便力為度眾生故,起八聖道分。以是八聖道分,令得須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。 佛告舍利弗:一切阿羅漢、辟支佛果及智,是菩薩摩訶薩無生法忍。 舍利弗!是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,當知是阿惟越致地中住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住六波羅蜜莊嚴兜率天道,當知是賢劫中菩薩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修四禪乃至十八不共法,未證四諦,當知是菩薩一生補處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無量阿僧祇劫修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住六波羅蜜,常懃精進利益眾生,不說無益之事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,常懃精進利益眾生,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斷眾生三惡道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住六波羅蜜,以檀那為首安樂一切眾生。須飲食與飲食,衣服臥具、瓔珞花香、房舍燈燭,隨人所須盡給與之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變身如佛,為地獄中眾生說法,為畜生、餓鬼中眾生說法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變身如佛,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為眾生說法,亦供養諸佛及淨佛國土,聞諸佛說法。觀採十方淨妙國相而已,自起殊勝國土,其中菩薩摩訶薩皆是一生補處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,成就三十二相,諸根淨利。諸根淨利故眾人愛敬,以愛敬故漸以三乘法而度脫之。 如是,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應學身清淨、口清淨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得諸根淨,以是淨根而不自高亦不下他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住檀那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乃至阿惟越致地,終不墮三惡道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阿惟越致地,常不捨十善行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中,作轉輪聖王,安立眾生於十善道,亦以財物布施眾生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,無量千萬世作轉輪聖王,值遇無量百千諸佛,供養恭敬尊重讚歎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常為眾生以法照明亦以自照,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離照明。 舍利弗!是菩薩摩訶薩於佛法中已得尊重。 舍利弗!以是故,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身、口、意不淨不令妄起。 👇 文長待續
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往生品第四 👆 續上長文 復次,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得六神通,不生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從一佛國至一佛國,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,從一佛國至一佛國,所至到處無有聲聞、辟支佛乘,乃至無二乘之名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,從一佛國至一佛國,所至到處其壽無量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,從一國土至一國土,所至到處有無佛法僧處,讚佛法僧功德,諸眾生用聞佛名法名僧名故,於此命終生諸佛前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,得初禪乃至第四禪,得四無量心、得四無色定,修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。是菩薩不生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中,常生有益眾生之處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行六波羅蜜,上菩薩位,得阿惟越致地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,便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法輪,與無量阿僧祇眾生作益厚已入無餘涅槃,是佛般涅槃後,餘法若住一劫若減一劫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與般若波羅蜜相應,與無數百千億菩薩從一佛國至一佛國,為淨佛國土故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得四禪、四無量心、四無色定,遊戲其中入初禪,從初禪起入滅盡定,從滅盡定起乃至入四禪,從四禪起入滅盡定,從滅盡定起入虛空處,從虛空處起入滅盡定,從滅盡定起乃至入非有想非無想處,從非有想非無想處起入滅盡定。 如是,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入超越定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修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,不取須陀洹果、斯陀含果、阿那含果、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,以方便力為度眾生故,起八聖道分。以是八聖道分,令得須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。 佛告舍利弗:一切阿羅漢、辟支佛果及智,是菩薩摩訶薩無生法忍。 舍利弗!是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,當知是阿惟越致地中住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住六波羅蜜莊嚴兜率天道,當知是賢劫中菩薩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修四禪乃至十八不共法,未證四諦,當知是菩薩一生補處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無量阿僧祇劫修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住六波羅蜜,常懃精進利益眾生,不說無益之事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,常懃精進利益眾生,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斷眾生三惡道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住六波羅蜜,以檀那為首安樂一切眾生。須飲食與飲食,衣服臥具、瓔珞花香、房舍燈燭,隨人所須盡給與之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變身如佛,為地獄中眾生說法,為畜生、餓鬼中眾生說法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變身如佛,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為眾生說法,亦供養諸佛及淨佛國土,聞諸佛說法。觀採十方淨妙國相而已,自起殊勝國土,其中菩薩摩訶薩皆是一生補處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,成就三十二相,諸根淨利。諸根淨利故眾人愛敬,以愛敬故漸以三乘法而度脫之。 如是,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應學身清淨、口清淨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得諸根淨,以是淨根而不自高亦不下他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住檀那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乃至阿惟越致地,終不墮三惡道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阿惟越致地,常不捨十善行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中,作轉輪聖王,安立眾生於十善道,亦以財物布施眾生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,無量千萬世作轉輪聖王,值遇無量百千諸佛,供養恭敬尊重讚歎。 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常為眾生以法照明亦以自照,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離照明。 舍利弗!是菩薩摩訶薩於佛法中已得尊重。 舍利弗!以是故,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身、口、意不淨不令妄起。 👇 文長待續


2018年5月23日 星期三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12 一切諸眾生,欲求無上道, 先當結三期,懺悔無始業, 經於三七日,然後正思惟。 《龍藏45冊0423:圓覺經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11 一切業障海,皆由妄想生。 若欲懺悔者,端坐念實相。 眾罪如霜露,慧日能消除。 是故應至心,懺悔六情根。 《龍藏42冊0390:觀普賢菩薩行法經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10 我心自空,罪福無主,一切諸法,皆亦如是,無住無壞。如是懺悔,觀心無心,法不住法中,諸法解脫,滅諦寂靜,如是想者,名大懺悔。 《龍藏42冊0390:觀普賢菩薩行法經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12 一切諸眾生,欲求無上道, 先當結三期,懺悔無始業, 經於三七日,然後正思惟。 《龍藏45冊0423:圓覺經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11 一切業障海,皆由妄想生。 若欲懺悔者,端坐念實相。 眾罪如霜露,慧日能消除。 是故應至心,懺悔六情根。 《龍藏42冊0390:觀普賢菩薩行法經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10 我心自空,罪福無主,一切諸法,皆亦如是,無住無壞。如是懺悔,觀心無心,法不住法中,諸法解脫,滅諦寂靜,如是想者,名大懺悔。 《龍藏42冊0390:觀普賢菩薩行法經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9 汝今應當身心懺悔,身者殺盜婬,心者念諸不善,造十惡業及五無間。猶如猿猴,亦如黐膠,處處貪著,遍至一切六情根中。 《龍藏42冊0390:觀普賢菩薩行法經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8 汝今應當於諸佛前,發露先罪,至誠懺悔,於無量世眼根因緣,貪著諸色。以著色故,貪愛諸塵。以愛塵故,受女人身。世世生處,惑著諸色,色壞汝眼,為恩愛奴。 《龍藏42冊0390:觀普賢菩薩行法經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7 自妻不生足,好婬他婦女。 是人無慚愧,常被世呵責。 《龍藏36冊0175:大薩尼乾子受記經 · 卷五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9 汝今應當身心懺悔,身者殺盜婬,心者念諸不善,造十惡業及五無間。猶如猿猴,亦如黐膠,處處貪著,遍至一切六情根中。 《龍藏42冊0390:觀普賢菩薩行法經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8 汝今應當於諸佛前,發露先罪,至誠懺悔,於無量世眼根因緣,貪著諸色。以著色故,貪愛諸塵。以愛塵故,受女人身。世世生處,惑著諸色,色壞汝眼,為恩愛奴。 《龍藏42冊0390:觀普賢菩薩行法經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7 自妻不生足,好婬他婦女。 是人無慚愧,常被世呵責。 《龍藏36冊0175:大薩尼乾子受記經 · 卷五》


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6 我今歸命,對諸佛前,皆悉發露,不敢覆藏。未作之罪,更不復作,已作之罪,今皆懺悔。 《龍藏32冊0122:金光明最勝王經 · 卷三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5 慚恥之服,於諸莊嚴,最為第一。慚如鐵鉤,能制人非法,是故常當慚恥。若離慚恥,則失諸功德。有愧之人,則有善法。若無愧者,與諸禽獸無相異也。 《龍藏31冊0118:佛遺教經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4 若有眾生造作諸罪,覆藏不悔,心無慚愧,不見因果及以業報,不能咨啟有智之人,不近善友。如是之人,一切良醫乃至瞻病,所不能治。 《龍藏29冊0109:大般涅槃經 · 卷十九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6 我今歸命,對諸佛前,皆悉發露,不敢覆藏。未作之罪,更不復作,已作之罪,今皆懺悔。 《龍藏32冊0122:金光明最勝王經 · 卷三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5 慚恥之服,於諸莊嚴,最為第一。慚如鐵鉤,能制人非法,是故常當慚恥。若離慚恥,則失諸功德。有愧之人,則有善法。若無愧者,與諸禽獸無相異也。 《龍藏31冊0118:佛遺教經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4 若有眾生造作諸罪,覆藏不悔,心無慚愧,不見因果及以業報,不能咨啟有智之人,不近善友。如是之人,一切良醫乃至瞻病,所不能治。 《龍藏29冊0109:大般涅槃經 · 卷十九》


2018年5月21日 星期一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3 一一善心,能破大惡。若覆罪者,罪則增長。發露慚愧,罪則消滅。 《龍藏29冊0109:大般涅槃經 · 卷十九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2 雖先作惡,後能發露,悔已慚愧,更不敢作。猶如濁水,置之明珠,以珠威力,水即為清。如煙雲除,月則清明,作惡能悔,亦復如是。 《龍藏29冊0109:大般涅槃經 · 卷十九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1 我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癡, 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我今皆懺悔。 《龍藏27冊0085:四十華嚴經‧卷四十》 【註】 佛門唱誦〈懺悔文〉,將「我昔」改為「往昔」。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3 一一善心,能破大惡。若覆罪者,罪則增長。發露慚愧,罪則消滅。 《龍藏29冊0109:大般涅槃經 · 卷十九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2 雖先作惡,後能發露,悔已慚愧,更不敢作。猶如濁水,置之明珠,以珠威力,水即為清。如煙雲除,月則清明,作惡能悔,亦復如是。 《龍藏29冊0109:大般涅槃經 · 卷十九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懺悔 6.7.1 我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癡, 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我今皆懺悔。 《龍藏27冊0085:四十華嚴經‧卷四十》 【註】 佛門唱誦〈懺悔文〉,將「我昔」改為「往昔」。


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勵志 6.6.4 假使熱鐵輪,在我頂上旋, 終不以此苦,退於無上道。 《龍藏45冊0427:大方便佛報恩經 · 卷一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勵志 6.6.4 假使熱鐵輪,在我頂上旋, 終不以此苦,退於無上道。 《龍藏45冊0427:大方便佛報恩經 · 卷一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勵志 6.6.3 吾寧守道,貧賤而死。 不為無道,富貴而生。 《龍藏33冊0139:六度集經 · 卷四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勵志 6.6.3 吾寧守道,貧賤而死。 不為無道,富貴而生。 《龍藏33冊0139:六度集經 · 卷四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勵志 6.6.2 願以此功德,普及於一切, 我等與眾生,皆共成佛道。 佛門唱誦〈迴向偈〉,參閱《龍藏32冊0130:法華經 · 卷三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勵志 6.6.2 願以此功德,普及於一切, 我等與眾生,皆共成佛道。 佛門唱誦〈迴向偈〉,參閱《龍藏32冊0130:法華經 · 卷三》


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誠敬 6.5.15 有地乃有萬物,人有至誠乃有道。 《龍藏108冊1338:三慧經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誠敬 6.5.15 有地乃有萬物,人有至誠乃有道。 《龍藏108冊1338:三慧經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誠敬 6.5.14 若人求道,要在精誠。 精誠相感,能獲道果。 《龍藏107冊1322:雜寶藏經 · 卷八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誠敬 6.5.14 若人求道,要在精誠。 精誠相感,能獲道果。 《龍藏107冊1322:雜寶藏經 · 卷八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誠敬 6.5.13 若人能以四天下寶供養如來,有人直以種種功德尊重讚歎、至心恭敬,是二福德,等無差別。 《龍藏67冊1083:優婆塞戒經 · 卷三》


佛典格言 敦品章  誠敬 6.5.13 若人能以四天下寶供養如來,有人直以種種功德尊重讚歎、至心恭敬,是二福德,等無差別。 《龍藏67冊1083:優婆塞戒經 · 卷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