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月21日 星期二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五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具足品第八十一(丹照明品) [em]e400366[/em] 續上長文 「須菩提!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教化眾生,令修禪那波羅蜜?」 佛告須菩提言:「菩薩見眾生亂心,作是言:『汝等可修禪定。』眾生言:『我等因緣不具足故。』菩薩言:『我當與汝等作因緣,以是因緣故,令汝心不隨覺觀,心不馳散。』眾生以是因緣故,斷覺觀,入初禪二禪三禪四禪,行慈悲喜捨心。眾生以是禪無量心因緣故,能修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。修三十七助道法時,漸入三乘而般涅槃,終不失道。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以檀那波羅蜜攝取眾生,令行禪那波羅蜜。 「須菩提!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,以般若波羅蜜攝取眾生?須菩提!菩薩見眾生愚癡無有智慧,作是言:『汝等何以故不修智慧?』眾生言:『因緣未具足故。』菩薩住檀那波羅蜜中,作是言:『汝等所須得智慧具足,從我取之,所謂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入禪定。是因緣具足已,汝等如是思惟:「思惟般若波羅蜜時,有法可得不?若我、若眾生、若壽命,乃至知者、見者可得不?若色受想行識,若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若六波羅蜜,若三十七助道法,若須陀洹果,若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,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得不?」』是眾生如是思惟時,於般若波羅蜜中無有法可得、可著處。若不著諸法,是時不見法有生有滅、有垢有淨,不分別是地獄、是畜生、是餓鬼、是阿修羅眾、是天、是人,是持戒、是破戒,是須陀洹、是斯陀含、是阿那含、是阿羅漢、是辟支佛、是佛。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以般若波羅蜜攝取眾生。 「須菩提!云何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中,以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毘梨耶波羅蜜、禪那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,乃至三十七助道法,攝取眾生?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中,以供養具利益眾生。以是利益因緣故,眾生能修四念處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覺分、八聖道分。眾生行是三十七助道法,於生死中得解脫。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以無漏聖法攝取眾生。 「復次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教化眾生時,如是言:『諸善男子!汝等從我取所須物,若飲食衣服、臥具香華,乃至七寶等種種資生所須,汝當以是攝取眾生。汝等長夜利益安樂,莫作是念:「是物非我所有,我長夜為眾生故集此諸物。」汝等當取是物,如己物無異,教化眾生,令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乃至令得三十七助道法,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,亦令得諸無漏果,所謂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』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應如是教化眾生,令得離三惡道及一切生死往來苦。 「復次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住尸羅波羅蜜,教化眾生,作是語:『眾生!汝等少何因緣故破戒,我當與汝作具足因緣,若布施乃至智慧,及種種資生所須。』是菩薩摩訶薩住尸羅波羅蜜,利益眾生,令行十善、遠離十不善道。是諸眾生持諸戒,不破戒、不缺戒、不濁戒、不雜戒、不取戒,漸以三乘而得盡苦。尸羅波羅蜜為首,如檀那波羅蜜說。餘四波羅蜜亦如是。」 文長待續[em]e400372[/em]
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五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具足品第八十一(丹照明品) 文長待續[em]e400372[/em] 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成就眾生?」 佛告須菩提:「有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自布施,亦教眾生布施,作是言:『諸善男子!汝等莫著布施。汝著布施故,當更受身;受身故,多受眾苦。諸善男子!諸法相中無所施、無施者、無受者,是三法性皆空,是性空法不可取,不可取相是性空。』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布施眾生,是中不得布施、不得施者、不得受者。何以故?無所得波羅蜜是名為檀那波羅蜜。是菩薩不得是三法故,能教眾生令得須陀洹果,乃至令得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成就眾生。是菩薩自行布施,亦教他人行布施,讚歎布施法,歡喜讚歎行布施者。是菩薩如是布施已,生剎利大姓、婆羅門大姓、居士大家,若作小王、若轉輪聖王,是時以四事攝取眾生。何等四?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。是四事攝取眾生已,眾生漸漸住於戒、四禪、四無量心、四無色定,四念處、八聖道分,空、無相、無作三昧,得入正位中,得須陀洹果乃至得阿羅漢果,若得辟支佛道,若教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作是言:『諸善男子!汝等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易得耳。何以故?無有定法眾生所著處,但顛倒故,眾生著處。是故汝等自離生死,亦當教他離生死;汝等當發心,能自利益,亦當得利益他人。』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行檀那波羅蜜。是行檀那波羅蜜因緣故,從初發意以來,終不墮惡道,常作轉輪聖王。何以故!隨其所種,得大果報。是菩薩作轉輪聖王時,見有乞者,不作是念:『我為餘事故,受轉輪聖王果,但為利益一切眾生故。』是時作是言:『此是汝物,汝自取之。莫有所難,我無所惜。我為眾生故受生死,憐愍汝等故具足大悲。』行是大悲饒益眾生,亦不得實定眾生相,但有假名字故可說是眾生。是名字亦空,如響聲實不可說相。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行檀那波羅蜜,於眾生中無所惜,乃至不惜自身肌肉,何況外物?以是法故,能出眾生生死。何等是法?所謂檀那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毘梨耶波羅蜜、禪那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,乃至十八不共法,令眾生從生死中得脫。 「復次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中,布施已,作是言:『諸善男子!汝等持戒來,我當供給汝等,令無所乏短,衣食臥具乃至資生所須,盡當給汝。汝等乏少故破戒,我當給汝所須,令無所乏,若飲食乃至七寶。汝等住是戒律儀中,漸漸當得盡苦,成於三乘而得度脫,若聲聞乘、辟支佛乘、佛乘。』 「復次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中,若見眾生瞋惱,作是言:『諸善男子!汝等以何因緣故瞋惱?我當與汝所須,汝等所欲從我取之,悉當給汝令無所乏,若飲食衣服乃至資生所須。』是菩薩住檀那波羅蜜中,教眾生忍辱,作是言:『一切法中無有堅實。汝等所瞋,是因緣亦空、無堅實,皆從虛妄憶想生。汝以無根本瞋恚壞心,惡口罵詈、刀杖相加以至害命。汝等莫以是虛妄法起瞋故,墮地獄、畜生、餓鬼中,及餘惡道受無量苦。汝等莫以是虛妄無實諸法故而作罪業,以是罪業故,尚不得人身,何況得生佛世?諸人!佛世難值、人身難得,汝等莫失好時,若失好時則不可救。』是菩薩摩訶薩如是教化眾生,自行忍辱,亦教他人令行忍辱,讚歎忍辱法,歡喜讚歎行忍辱者。是菩薩令眾生住忍辱中,漸以三乘得盡眾苦。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,令眾生住忍辱。 「須菩提!云何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,令眾生精進?須菩提!菩薩見眾生懈怠,如是言:『汝等何以懈怠?』眾生言:『因緣少故。』是菩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語諸人言:『我當令汝因緣具足,若布施、若持戒、若忍辱,如是等因緣故,令汝具足。』是眾生得菩薩利益因緣故,身精進、口精進、心精進。身精進、口精進、心精進故,一切善法具足,修聖無漏法。修聖無漏法故,當得須陀洹果,乃至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,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住精進波羅蜜攝取眾生。 文長待續[em]e400372[/em]
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五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具足品第八十一(丹照明品) [em]e400366[/em] 續上長文 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是菩薩摩訶薩心曠大,無有法可得,若一相、若異相、若別相,而能如是大誓莊嚴。用是莊嚴故,不生欲界、不生色界、不生無色界,不見有為性、不見無為性,而於三界中度脫眾生,亦不得眾生。何以故?眾生不縛不解。眾生不縛不解故,無垢無淨。無垢無淨故,無分別五道。無分別五道故,無業、無煩惱。無業、無煩惱故,亦不應有果報。以是果報故,生三界中。」 佛告舍利弗:「如是,如是!如汝所言。若眾生先有後無,諸佛菩薩則有過罪;諸法五道生死亦如是。若先有後無,諸佛菩薩則有過罪。舍利弗!今有佛無佛,諸法相常住不異。是法相中,尚無我、無眾生、無壽命乃至無知者、無見者,何況當有色受想行識?若無是法,云何當有五道往來、拔出眾生處。舍利弗!是諸法性常空,以是故,諸菩薩摩訶薩從過去佛聞是法相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。是中無有法我當得,亦無有眾生定著處法不可出,但以眾生顛倒故著。以是故,菩薩摩訶薩發大誓莊嚴,常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是菩薩不疑:『我當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;我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』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,用實法利益眾生,令出顛倒。舍利弗!譬如幻師幻作百千萬億人,與種種飲食令飽滿,歡喜唱言:『我得大福。』於汝意云何,是中有人食飲飽滿不?」 「不也,世尊!」 佛言:「如是。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以來,行六波羅蜜、四禪、四無量心、四無色定、四念處,乃至八聖道分、十四空、三解脫門、八背捨、九次第定,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,具足菩薩道,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;無眾生法可度。」 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何等是菩薩摩訶薩道?菩薩行是道,能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。」 佛告須菩提:「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以來,行檀那波羅蜜,行尸羅、羼提、毘梨耶、禪那、般若波羅蜜,乃至行十八不共法,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。」 文長待續[em]e400372[/em]
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五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具足品第八十一(丹照明品) [em]e400366[/em] 續上長文 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若諸法無性無實、無根本,云何知是凡夫人乃至是佛?」 佛告舍利弗:「凡夫人所著處,色有性有實不?」 「不也,世尊!」 「但以顛倒心故,受想行識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。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以方便力故,見諸法無性、無根本故,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」 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以方便力故,見諸法無性、無根本故,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?」 佛告舍利弗:「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不見諸法根本住中退沒、生懈怠心。舍利弗!今諸法根本,實無我、無所有性、常空,但顛倒愚癡故,眾生著陰、入、界。是菩薩摩訶薩見諸法無所有性、常空、自相空時,行般若波羅蜜自立。如幻師為眾生說法,慳者為說布施法,破戒者為說持戒法,瞋者為說忍辱法,懈怠者為說精進法,亂者為說禪定法,愚癡者為說智慧法。令眾生住布施乃至智慧,然後為說聖法能出苦。用是法故,得須陀洹果,乃至得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,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 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菩薩摩訶薩得是眾生無所有,教令布施、持戒乃至智慧,然後為說聖法能出苦。以是法故,得須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 佛告舍利弗:「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無有有所得過罪。何以故?舍利弗!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不得眾生,但空法相續故,名為眾生。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住二諦中為眾生說法:世諦、第一義諦。舍利弗!二諦中眾生雖不可得,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,以方便力故,為眾生說法。眾生聞是法,今世吾我尚不可得,何況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及所用法?如是,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以方便力故,為眾生說法。」 文長待續[em]e400372[/em]
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五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具足品第八十一(丹照明品) 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若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、十八空、三十七助道法,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智、十八不共法,不具足菩薩道,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世尊!菩薩摩訶薩當云何具足菩薩道,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?」 佛告須菩提:「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以方便力故,行檀那波羅蜜,不得施、不得施者、不得受者,亦不遠離是法行檀那波羅蜜,是則照明菩薩道。如是,須菩提!菩薩以方便力故,具足菩薩道。具足已,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。」 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云何菩薩摩訶薩習般若波羅蜜?」 佛告舍利弗:「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,以方便力故,不壞色、不隨色。何以故?是色性無故,不壞不隨,乃至受想行識亦如是。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,以方便力故,檀那波羅蜜不壞不隨。何以故?檀那波羅蜜性無故,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。」 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若諸法無自性可壞可隨者,云何菩薩摩訶薩能習般若波羅蜜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處?何以故?菩薩摩訶薩不學般若波羅蜜,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 佛告舍利弗:「如汝所言,菩薩不學般若波羅蜜,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不離方便力故可得。舍利弗!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,若有一法性可得,應當取;若不可得,何所取?所謂此是般若波羅蜜,是禪那波羅蜜,是毘梨耶波羅蜜,是羼提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檀那波羅蜜,是色受想行識乃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舍利弗!是般若波羅蜜不可取相,乃至一切諸佛法不可取相。舍利弗!是名不取般若波羅蜜乃至佛法,是菩薩摩訶薩所應學。菩薩摩訶薩於是中學時,學相亦不可得,何況般若波羅蜜?佛法、菩薩法、辟支佛法、聲聞法、凡夫人法?何以故?舍利弗!諸法無一法有性,如是無性諸法,何等是凡夫人、須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?若無是諸賢聖,云何有法?以是法故,分別說是凡夫人、須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。」 文長待續[em]e400372[/em]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24 天平等,故常覆; 地平等,故常載。 日月平等,故四時常明; 涅槃平等,故聖凡不二; 人心平等,故高低無諍。 宋‧瑞巖智才禪師,參閱《卍續藏80冊1565:五燈會元‧卷十二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23 心異千差競起,心平法界坦然。 心凡三毒縈纏,心聖六通自在。 心空一道清淨,心有萬法縱橫。 心猿意馬,宜自調伏。 宋‧兜率戒闍黎,參閱《卍續藏82冊1571:五燈全書‧卷三》。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21 外息諸緣,內心無喘, 心如牆壁,可以入道。 梁‧菩提達磨大師,參閱《卍續藏80冊1565:五燈會元‧卷一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五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具足品第八十一(丹照明品) [em]e400366[/em] 續上長文 「須菩提!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教化眾生,令修禪那波羅蜜?」 佛告須菩提言:「菩薩見眾生亂心,作是言:『汝等可修禪定。』眾生言:『我等因緣不具足故。』菩薩言:『我當與汝等作因緣,以是因緣故,令汝心不隨覺觀,心不馳散。』眾生以是因緣故,斷覺觀,入初禪二禪三禪四禪,行慈悲喜捨心。眾生以是禪無量心因緣故,能修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。修三十七助道法時,漸入三乘而般涅槃,終不失道。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以檀那波羅蜜攝取眾生,令行禪那波羅蜜。 「須菩提!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,以般若波羅蜜攝取眾生?須菩提!菩薩見眾生愚癡無有智慧,作是言:『汝等何以故不修智慧?』眾生言:『因緣未具足故。』菩薩住檀那波羅蜜中,作是言:『汝等所須得智慧具足,從我取之,所謂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入禪定。是因緣具足已,汝等如是思惟:「思惟般若波羅蜜時,有法可得不?若我、若眾生、若壽命,乃至知者、見者可得不?若色受想行識,若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若六波羅蜜,若三十七助道法,若須陀洹果,若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,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得不?」』是眾生如是思惟時,於般若波羅蜜中無有法可得、可著處。若不著諸法,是時不見法有生有滅、有垢有淨,不分別是地獄、是畜生、是餓鬼、是阿修羅眾、是天、是人,是持戒、是破戒,是須陀洹、是斯陀含、是阿那含、是阿羅漢、是辟支佛、是佛。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以般若波羅蜜攝取眾生。 「須菩提!云何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中,以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毘梨耶波羅蜜、禪那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,乃至三十七助道法,攝取眾生?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中,以供養具利益眾生。以是利益因緣故,眾生能修四念處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覺分、八聖道分。眾生行是三十七助道法,於生死中得解脫。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以無漏聖法攝取眾生。 「復次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教化眾生時,如是言:『諸善男子!汝等從我取所須物,若飲食衣服、臥具香華,乃至七寶等種種資生所須,汝當以是攝取眾生。汝等長夜利益安樂,莫作是念:「是物非我所有,我長夜為眾生故集此諸物。」汝等當取是物,如己物無異,教化眾生,令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乃至令得三十七助道法,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,亦令得諸無漏果,所謂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』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應如是教化眾生,令得離三惡道及一切生死往來苦。 「復次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住尸羅波羅蜜,教化眾生,作是語:『眾生!汝等少何因緣故破戒,我當與汝作具足因緣,若布施乃至智慧,及種種資生所須。』是菩薩摩訶薩住尸羅波羅蜜,利益眾生,令行十善、遠離十不善道。是諸眾生持諸戒,不破戒、不缺戒、不濁戒、不雜戒、不取戒,漸以三乘而得盡苦。尸羅波羅蜜為首,如檀那波羅蜜說。餘四波羅蜜亦如是。」 文長待續[em]e400372[/em]
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五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具足品第八十一(丹照明品) 文長待續[em]e400372[/em] 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成就眾生?」 佛告須菩提:「有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自布施,亦教眾生布施,作是言:『諸善男子!汝等莫著布施。汝著布施故,當更受身;受身故,多受眾苦。諸善男子!諸法相中無所施、無施者、無受者,是三法性皆空,是性空法不可取,不可取相是性空。』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布施眾生,是中不得布施、不得施者、不得受者。何以故?無所得波羅蜜是名為檀那波羅蜜。是菩薩不得是三法故,能教眾生令得須陀洹果,乃至令得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成就眾生。是菩薩自行布施,亦教他人行布施,讚歎布施法,歡喜讚歎行布施者。是菩薩如是布施已,生剎利大姓、婆羅門大姓、居士大家,若作小王、若轉輪聖王,是時以四事攝取眾生。何等四?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。是四事攝取眾生已,眾生漸漸住於戒、四禪、四無量心、四無色定,四念處、八聖道分,空、無相、無作三昧,得入正位中,得須陀洹果乃至得阿羅漢果,若得辟支佛道,若教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作是言:『諸善男子!汝等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易得耳。何以故?無有定法眾生所著處,但顛倒故,眾生著處。是故汝等自離生死,亦當教他離生死;汝等當發心,能自利益,亦當得利益他人。』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行檀那波羅蜜。是行檀那波羅蜜因緣故,從初發意以來,終不墮惡道,常作轉輪聖王。何以故!隨其所種,得大果報。是菩薩作轉輪聖王時,見有乞者,不作是念:『我為餘事故,受轉輪聖王果,但為利益一切眾生故。』是時作是言:『此是汝物,汝自取之。莫有所難,我無所惜。我為眾生故受生死,憐愍汝等故具足大悲。』行是大悲饒益眾生,亦不得實定眾生相,但有假名字故可說是眾生。是名字亦空,如響聲實不可說相。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行檀那波羅蜜,於眾生中無所惜,乃至不惜自身肌肉,何況外物?以是法故,能出眾生生死。何等是法?所謂檀那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毘梨耶波羅蜜、禪那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,乃至十八不共法,令眾生從生死中得脫。 「復次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中,布施已,作是言:『諸善男子!汝等持戒來,我當供給汝等,令無所乏短,衣食臥具乃至資生所須,盡當給汝。汝等乏少故破戒,我當給汝所須,令無所乏,若飲食乃至七寶。汝等住是戒律儀中,漸漸當得盡苦,成於三乘而得度脫,若聲聞乘、辟支佛乘、佛乘。』 「復次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中,若見眾生瞋惱,作是言:『諸善男子!汝等以何因緣故瞋惱?我當與汝所須,汝等所欲從我取之,悉當給汝令無所乏,若飲食衣服乃至資生所須。』是菩薩住檀那波羅蜜中,教眾生忍辱,作是言:『一切法中無有堅實。汝等所瞋,是因緣亦空、無堅實,皆從虛妄憶想生。汝以無根本瞋恚壞心,惡口罵詈、刀杖相加以至害命。汝等莫以是虛妄法起瞋故,墮地獄、畜生、餓鬼中,及餘惡道受無量苦。汝等莫以是虛妄無實諸法故而作罪業,以是罪業故,尚不得人身,何況得生佛世?諸人!佛世難值、人身難得,汝等莫失好時,若失好時則不可救。』是菩薩摩訶薩如是教化眾生,自行忍辱,亦教他人令行忍辱,讚歎忍辱法,歡喜讚歎行忍辱者。是菩薩令眾生住忍辱中,漸以三乘得盡眾苦。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,令眾生住忍辱。 「須菩提!云何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,令眾生精進?須菩提!菩薩見眾生懈怠,如是言:『汝等何以懈怠?』眾生言:『因緣少故。』是菩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語諸人言:『我當令汝因緣具足,若布施、若持戒、若忍辱,如是等因緣故,令汝具足。』是眾生得菩薩利益因緣故,身精進、口精進、心精進。身精進、口精進、心精進故,一切善法具足,修聖無漏法。修聖無漏法故,當得須陀洹果,乃至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,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,住精進波羅蜜攝取眾生。 文長待續[em]e400372[/em]
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五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具足品第八十一(丹照明品) [em]e400366[/em] 續上長文 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是菩薩摩訶薩心曠大,無有法可得,若一相、若異相、若別相,而能如是大誓莊嚴。用是莊嚴故,不生欲界、不生色界、不生無色界,不見有為性、不見無為性,而於三界中度脫眾生,亦不得眾生。何以故?眾生不縛不解。眾生不縛不解故,無垢無淨。無垢無淨故,無分別五道。無分別五道故,無業、無煩惱。無業、無煩惱故,亦不應有果報。以是果報故,生三界中。」 佛告舍利弗:「如是,如是!如汝所言。若眾生先有後無,諸佛菩薩則有過罪;諸法五道生死亦如是。若先有後無,諸佛菩薩則有過罪。舍利弗!今有佛無佛,諸法相常住不異。是法相中,尚無我、無眾生、無壽命乃至無知者、無見者,何況當有色受想行識?若無是法,云何當有五道往來、拔出眾生處。舍利弗!是諸法性常空,以是故,諸菩薩摩訶薩從過去佛聞是法相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。是中無有法我當得,亦無有眾生定著處法不可出,但以眾生顛倒故著。以是故,菩薩摩訶薩發大誓莊嚴,常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是菩薩不疑:『我當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;我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』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,用實法利益眾生,令出顛倒。舍利弗!譬如幻師幻作百千萬億人,與種種飲食令飽滿,歡喜唱言:『我得大福。』於汝意云何,是中有人食飲飽滿不?」 「不也,世尊!」 佛言:「如是。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以來,行六波羅蜜、四禪、四無量心、四無色定、四念處,乃至八聖道分、十四空、三解脫門、八背捨、九次第定,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,具足菩薩道,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;無眾生法可度。」 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何等是菩薩摩訶薩道?菩薩行是道,能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。」 佛告須菩提:「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以來,行檀那波羅蜜,行尸羅、羼提、毘梨耶、禪那、般若波羅蜜,乃至行十八不共法,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。」 文長待續[em]e400372[/em]
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五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具足品第八十一(丹照明品) [em]e400366[/em] 續上長文 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若諸法無性無實、無根本,云何知是凡夫人乃至是佛?」 佛告舍利弗:「凡夫人所著處,色有性有實不?」 「不也,世尊!」 「但以顛倒心故,受想行識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。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以方便力故,見諸法無性、無根本故,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」 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以方便力故,見諸法無性、無根本故,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?」 佛告舍利弗:「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不見諸法根本住中退沒、生懈怠心。舍利弗!今諸法根本,實無我、無所有性、常空,但顛倒愚癡故,眾生著陰、入、界。是菩薩摩訶薩見諸法無所有性、常空、自相空時,行般若波羅蜜自立。如幻師為眾生說法,慳者為說布施法,破戒者為說持戒法,瞋者為說忍辱法,懈怠者為說精進法,亂者為說禪定法,愚癡者為說智慧法。令眾生住布施乃至智慧,然後為說聖法能出苦。用是法故,得須陀洹果,乃至得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,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 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菩薩摩訶薩得是眾生無所有,教令布施、持戒乃至智慧,然後為說聖法能出苦。以是法故,得須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 佛告舍利弗:「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無有有所得過罪。何以故?舍利弗!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不得眾生,但空法相續故,名為眾生。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住二諦中為眾生說法:世諦、第一義諦。舍利弗!二諦中眾生雖不可得,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,以方便力故,為眾生說法。眾生聞是法,今世吾我尚不可得,何況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及所用法?如是,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以方便力故,為眾生說法。」 文長待續[em]e400372[/em]
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五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具足品第八十一(丹照明品) 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若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、十八空、三十七助道法,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智、十八不共法,不具足菩薩道,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世尊!菩薩摩訶薩當云何具足菩薩道,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?」 佛告須菩提:「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以方便力故,行檀那波羅蜜,不得施、不得施者、不得受者,亦不遠離是法行檀那波羅蜜,是則照明菩薩道。如是,須菩提!菩薩以方便力故,具足菩薩道。具足已,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。」 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云何菩薩摩訶薩習般若波羅蜜?」 佛告舍利弗:「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,以方便力故,不壞色、不隨色。何以故?是色性無故,不壞不隨,乃至受想行識亦如是。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,以方便力故,檀那波羅蜜不壞不隨。何以故?檀那波羅蜜性無故,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。」 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若諸法無自性可壞可隨者,云何菩薩摩訶薩能習般若波羅蜜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處?何以故?菩薩摩訶薩不學般若波羅蜜,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 佛告舍利弗:「如汝所言,菩薩不學般若波羅蜜,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不離方便力故可得。舍利弗!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,若有一法性可得,應當取;若不可得,何所取?所謂此是般若波羅蜜,是禪那波羅蜜,是毘梨耶波羅蜜,是羼提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檀那波羅蜜,是色受想行識乃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舍利弗!是般若波羅蜜不可取相,乃至一切諸佛法不可取相。舍利弗!是名不取般若波羅蜜乃至佛法,是菩薩摩訶薩所應學。菩薩摩訶薩於是中學時,學相亦不可得,何況般若波羅蜜?佛法、菩薩法、辟支佛法、聲聞法、凡夫人法?何以故?舍利弗!諸法無一法有性,如是無性諸法,何等是凡夫人、須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?若無是諸賢聖,云何有法?以是法故,分別說是凡夫人、須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。」 文長待續[em]e400372[/em]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24 天平等,故常覆; 地平等,故常載。 日月平等,故四時常明; 涅槃平等,故聖凡不二; 人心平等,故高低無諍。 宋‧瑞巖智才禪師,參閱《卍續藏80冊1565:五燈會元‧卷十二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23 心異千差競起,心平法界坦然。 心凡三毒縈纏,心聖六通自在。 心空一道清淨,心有萬法縱橫。 心猿意馬,宜自調伏。 宋‧兜率戒闍黎,參閱《卍續藏82冊1571:五燈全書‧卷三》。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21 外息諸緣,內心無喘, 心如牆壁,可以入道。 梁‧菩提達磨大師,參閱《卍續藏80冊1565:五燈會元‧卷一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2020年1月10日 星期五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20 聖人求心不求佛, 愚人求佛不求心。 智人調心不調身, 愚人調身不調心。 唐‧大珠慧海禪師《卍續藏63冊1223:頓悟入道要門論‧卷上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9 心平何勞持戒, 行直何用修禪。 唐‧六祖慧能大師〈無相頌〉《大正藏48冊2008:六祖壇經‧疑問第三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8 收心慕道,攝意歸空。 唐‧洞山良价禪師《大正藏47冊1986A:洞山悟本禪師語錄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7 安心在乎虛,持心在乎平, 用心在乎照,悟心在乎忘。 明‧憨山德清法師《龍藏156冊1634:夢遊集‧卷三九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6 妄息心空,真知自現。 若作計校,轉益妄心。 宋‧永明延壽禪師《龍藏141冊1595:宗鏡錄‧卷五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5 識馬易奔,心猿難制。 神既勞役,形必損斃。 古德〈息心銘〉,參閱《龍藏140冊1584:景德傳燈錄‧卷三十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4 今人看古教,不免心中鬧。 欲免心中鬧,但知看古教。 五代‧清涼文益禪師,參閱《龍藏140冊1584:景德傳燈錄‧卷二九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3 攝心一處,便是功德叢林; 散意片時,即名煩惱羅剎。 唐‧道世法師《龍藏127冊1532:法苑珠林‧卷八四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2 洗心法堂,整襟清向, 夜分忘寢,夙宵惟勤。 晉‧慧遠大師〈念佛三昧詩集序〉,參閱《龍藏116冊1473:廣弘明集‧卷三十上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1 古鏡照精,其精自形; 古教照心,其心自明。 後秦‧僧肇法師《龍藏111冊1462:寶藏論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20 聖人求心不求佛, 愚人求佛不求心。 智人調心不調身, 愚人調身不調心。 唐‧大珠慧海禪師《卍續藏63冊1223:頓悟入道要門論‧卷上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9 心平何勞持戒, 行直何用修禪。 唐‧六祖慧能大師〈無相頌〉《大正藏48冊2008:六祖壇經‧疑問第三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8 收心慕道,攝意歸空。 唐‧洞山良价禪師《大正藏47冊1986A:洞山悟本禪師語錄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7 安心在乎虛,持心在乎平, 用心在乎照,悟心在乎忘。 明‧憨山德清法師《龍藏156冊1634:夢遊集‧卷三九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6 妄息心空,真知自現。 若作計校,轉益妄心。 宋‧永明延壽禪師《龍藏141冊1595:宗鏡錄‧卷五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5 識馬易奔,心猿難制。 神既勞役,形必損斃。 古德〈息心銘〉,參閱《龍藏140冊1584:景德傳燈錄‧卷三十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4 今人看古教,不免心中鬧。 欲免心中鬧,但知看古教。 五代‧清涼文益禪師,參閱《龍藏140冊1584:景德傳燈錄‧卷二九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3 攝心一處,便是功德叢林; 散意片時,即名煩惱羅剎。 唐‧道世法師《龍藏127冊1532:法苑珠林‧卷八四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2 洗心法堂,整襟清向, 夜分忘寢,夙宵惟勤。 晉‧慧遠大師〈念佛三昧詩集序〉,參閱《龍藏116冊1473:廣弘明集‧卷三十上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1 古鏡照精,其精自形; 古教照心,其心自明。 後秦‧僧肇法師《龍藏111冊1462:寶藏論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2020年1月3日 星期五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0 若能繫一心,一切皆能繫; 若自降一心,一切自降伏。 《龍藏108冊1347:菩提行經‧卷一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9 心若恒調伏,永不增諸過。 智者善伏心,諸苦不能害。 《龍藏59冊0799:妙法聖念處經‧卷五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8 恣心履惡,猶自投火。 貢高自見,愚者謂健。 不計殃禍,當還害己。 恣心之禍,重於須彌。 《龍藏58冊0742:羅云忍辱經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7 若善護於心,不隨順諸欲。 無馳散放逸,一切皆防護。 《龍藏58冊0710:本事經‧卷五》 圖像源自臉書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6 當平心地,則世界地一切皆平。 《龍藏47冊0442:楞嚴經‧卷五》 圖像源自臉書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5 縱此心者,喪人善事。 制之一處,無事不辦。 《龍藏31冊0118:佛遺教經》 圖像源自臉書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4 願作心師,不師於心。 《龍藏29冊0109:大般涅槃經‧卷二八》 圖像源自臉書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10 若能繫一心,一切皆能繫; 若自降一心,一切自降伏。 《龍藏108冊1347:菩提行經‧卷一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9 心若恒調伏,永不增諸過。 智者善伏心,諸苦不能害。 《龍藏59冊0799:妙法聖念處經‧卷五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8 恣心履惡,猶自投火。 貢高自見,愚者謂健。 不計殃禍,當還害己。 恣心之禍,重於須彌。 《龍藏58冊0742:羅云忍辱經》 圖像源自朋友圈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7 若善護於心,不隨順諸欲。 無馳散放逸,一切皆防護。 《龍藏58冊0710:本事經‧卷五》 圖像源自臉書


佛典格言 心識章  調心 9.7.6 當平心地,則世界地一切皆平。 《龍藏47冊0442:楞嚴經‧卷五》 圖像源自臉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