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
放光般若波羅蜜經卷第十三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六度相攝品第六十九 👆 上續長文 須菩提白佛言:世尊!云何菩薩行惟逮波羅蜜攝取檀波羅蜜? 佛言:菩薩精進,從初發意至于道場,於其中間身口意行,無有須臾食息懈廢。持是不懈之意,我當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不得不成。住於精進,為眾生故,過百千俞旬,從一佛土至一佛國,過百千剎為一切人故。假令一人未得度者,欲安此人,以三乘法而度脫之,亦不見人有得度者。若無有一人能行佛、菩薩道者,當以辟支佛事教之;若無有行辟支佛事者,當以十善事教之,趣得一人使入道。檢持是法施眾生已,復以具足所有布施,持是功德與眾生共,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不為二地。是為菩薩住於精進攝取檀波羅蜜。 云何菩薩精進攝取尸波羅蜜? 佛言:菩薩精進,從初發意至坐道場,自奉十善,勸人令行,見行十善者代其歡喜。住於戒中不願三界之樂,亦不願二地。持是功德與眾生共,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。所為無有三念,於去來今不見有作者。是為菩薩住於精進攝取尸波羅蜜。 云何菩薩精進攝取羼波羅蜜? 佛言:菩薩精進,從初發意至于道場,若人非人來取菩薩、節節支解。作意念言:『誰割我者?劫者是誰?』但念言:『我得大利,我為眾生故受是身,今此眾生自來取去。』夫為法御之者,倍當歡喜,不當有起。持是功德共與眾生,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不為二地。是為菩薩住於精進攝取羼波羅蜜。 云何菩薩精進攝取禪波羅蜜? 佛言:菩薩精進,從第一禪至于四禪、四等、四無形禪,亦不斷亦不著。所生之處,但欲救濟眾生,以六度之法度脫眾生。往見諸佛,從一佛剎至一佛剎,禮敬供養殖諸善本。是為菩薩住於精進攝取禪波羅蜜。 云何菩薩精進攝取般若波羅蜜? 佛言:菩薩精進,不見五波羅蜜,亦不以相見,亦不以事見,亦不見三十七品,乃至薩云然亦無所見。亦不見諸法,亦不以事見,亦不以相見,亦不為法作巢窟。所語如所作,亦無有二。是為菩薩住於精進攝取般若波羅蜜。 須菩提白佛言:世尊!云何菩薩行禪波羅蜜攝取檀波羅蜜? 佛言:菩薩行四禪、四等、四無形禪,不以亂意。住於諸禪,常行二施:法施、財施。自行二施,復勸助人令行二施,常讚歎二施之德,見人二施常讚歎之代其歡喜。持是功德共與眾生,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不為二地。是為菩薩住禪攝取檀波羅蜜。 云何菩薩行禪攝取尸波羅蜜? 佛言:菩薩行禪,不生婬怒癡意,亦不生有所害意,但生薩云然行意。持是功德共與眾生,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不為二地。是為菩薩住禪波羅蜜攝取尸波羅蜜。 云何菩薩行禪攝取羼波羅蜜? 佛言:菩薩行禪,觀色如聚沫,觀痛如泡,觀想如野馬,觀所作行如芭蕉,觀識如幻。作是觀已,於五陰作無堅固不要想。作是觀已,念言:『是中誰有割剝?我者為是誰?色誰?痛誰?想誰?行誰?識誰?』作是觀已,復自念言:『既罵詈麁言輕易之,意亦不起恚。尚無起者,誰有罵者?』是為菩薩住禪攝取羼波羅蜜。
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
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
放光般若波羅蜜經卷第十三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釋提桓因品第六十三 摩訶般若波羅蜜問等學品第六十四 略 放光般若經卷第十五 摩訶般若波羅蜜親近品第六十五 略 摩訶般若波羅蜜牢固品第六十六 佛告須菩提:何以故菩薩不恐不懈為行般若波羅蜜? 須菩提言:世尊!以無所有故不恐,以寂靜故不懈。菩薩以是無所有寂靜故,不恐不懈,為行般若波羅蜜。何以故?恐畏懈怠亦不可得見故。菩薩聞是恐畏亦不可,得復不恐怖,是為行般若波羅蜜。何以故?恐畏皆不可得見故。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者,諸天梵釋皆為作禮。不但諸天釋梵為行般若波羅蜜菩薩作禮,乃至首陀會諸天皆為行般若波羅蜜菩薩作禮。 須菩提!十方現在諸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,皆念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。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,為具足五波羅蜜,為具足薩云若。 須菩提!若十方諸佛念是行般若波羅蜜菩薩者,當知是菩薩成就佛不久。 須菩提!一恒邊沙人悉使為魔,一一魔者所將官屬如一恒邊沙;假令爾所魔及將爾所官屬,欲共壞亂行般若波羅蜜菩薩者,終不能壞。有二事魔不能中道壞菩薩。何等為二?一者、觀諸法皆空,二者、不捨眾生。復有二事,魔不能壞。何等為二?一者、所作如所言,二者、常念諸佛。菩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,諸天皆來勸助慰勞言:『善男子!今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久,是故莫得捨空、無相、無願之行。』如是行者,無所歸仰者而受其歸仰,無有依護者則為作依護,無有覆蓋者而為作舍,為冥者作大明,為盲者作眼目。何以故?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,十方諸佛及眾菩薩、比丘僧眾,皆共稱揚說其名故。 須菩提!譬如我說法時,稱揚讚歎寶造菩薩及識挽菩薩,我說法時稱譽妙樂佛國中諸菩薩修梵行者,我亦常稱譽彼諸正士。亦如十方諸佛歡喜顏色歎說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,從初發意菩薩欲具足行佛道,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成薩云然,十方諸佛亦復歡喜顏色稱譽說之。所以者何?少有菩薩有能順行應佛業者。
2018年1月14日 星期日
放光般若波羅密經卷第十二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歎深品第五十五 須菩提言:世尊!菩薩欲出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當云何住? 佛言:常當等意於眾生,大慈普念,無有偏黨。當為眾生說營護念安隱,與語和順、無得中傷。視眾生等,如父如母如身如子。以慈勸人令不害生,常勸眾生令行十善。見人行正離於邪見,代其歡喜。菩薩摩訶薩欲得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當作是住。自行四諦、四禪、四等行、四空定,勸人令行,見人行者代其歡喜。自行六波羅蜜,常勸教人行六波羅蜜,見有行者代其歡喜。自行內外空及有無空、三十七品,自行八惟無、佛十種力、大慈大悲,自行逆順十二因緣,勸人行逆順,見有行者代其歡喜。自行聲聞、辟支佛慧,勸人令行不證真際,見有行者代其歡喜。自上菩薩位教人令進,自行神通淨佛國土,教化眾生勸彼令學,見有學者代其歡喜。自滅習緒,勸彼令滅。自壽命成就,自受法住,勸彼住法,見彼為者皆代歡喜。 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欲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,當作是學、當作是住。菩薩摩訶薩當作是學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,作如是學、如是住者,於五陰無有罣礙,乃至法住亦無罣礙。所以者何?是菩薩摩訶薩真際學,不受五陰,乃至薩云若亦無所受。所以者何?不受五陰則非五陰,不受薩云然則非薩云然。
放光般若波羅密經卷第十二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解深品第五十四 略 摩訶般若波羅蜜歎深品第五十五 說如及爾,爾時二百比丘僧漏盡意解,五百比丘尼遠塵離垢法眼生,五千菩薩、天及人得無所從生法忍,六十菩薩漏盡意解。 佛告舍利弗:是六十菩薩已便供養五百佛已,盡行六波羅蜜,不持漚惒拘舍羅,種種學五波羅蜜,離般若波羅蜜。不以漚惒拘舍羅行施、行戒、行忍、行精進、行禪,種種相行不得一定菩薩之道,便得須陀洹及羅漢、辟支佛道。 舍利弗!菩薩雖得空、無相、無願之道,離般若波羅蜜,不持漚惒拘舍羅,便證真際,得弟子乘。 舍利弗白佛言:世尊!云何得空、無相、無願之法,離漚惒拘舍羅,真際作證,便得弟子乘?云何俱得空、無相、無願之法,得漚惒拘舍羅,便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? 佛告舍利弗言:諸有離薩云然意,念空、無相、無願之法,不與漚惒拘舍羅俱者,便為弟子乘。 舍利弗!菩薩得空、無相、無願之法,應薩云然,不離漚惒拘舍羅者,便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。 舍利弗!譬如大鳥,身長一百俞旬二百俞旬三百俞旬,無有兩翅。欲從忉利天上來下至閻浮提,已下中道,復欲還去至忉利天上。 舍利弗!是鳥寧得如意周旋往反不? 舍利弗言:世尊!不得。 假令是鳥來下至地,欲使身不痛,寧得不痛耶? 舍利弗言:世尊!不得不痛;或悶或死。所以者何?其身長大無有翅故。 舍利弗!正使是菩薩如恒邊沙劫相行五波羅蜜,雖得大道,欲發大意、欲逮無量覺慧,離般若波羅蜜,無漚惒拘舍羅者,便墮羅漢、辟支佛道。何以故?離漚惒拘舍羅、離薩云若、離般若波羅蜜行五波羅蜜,便墮羅漢、辟支佛道。 舍利弗!菩薩雖於過去當來今現在佛所作功德,戒性、忍辱、精進、一心、智慧,皆作相著,是為不曉如來戒性、三昧、智慧、解脫、見解脫慧,亦不知亦不見,但遙聞空、無相、無願之法。但相聞聲,以相欲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作相念言:『是為菩薩所住處也,是為佛所住處,是為聲聞辟支佛所住處。』 舍利弗!菩薩離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者,持是功德欲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是為相。 舍利弗!菩薩發意念薩云然,不離六波羅蜜,不離漚惒拘舍羅,不離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戒性、三昧、智慧、見解脫慧性,不以相著,於空、無相、無願亦不以相。 舍利弗!當知是菩薩不墮羅漢、辟支佛道。何以故?是菩薩摩訶薩從發意以來,不以相行六波羅蜜,不以相於過去來今佛戒性、三昧、智慧、見解脫慧性;皆無相著。 舍利弗!不以相行六波羅蜜,不以相行薩云然,是則為菩薩漚惒拘舍羅。 舍利弗白佛言:世尊!如我今從如來所聞,菩薩不離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者,以為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。何以故?以是菩薩從發意以來,初不見法有逮覺者,亦不見甫當逮覺者,亦不見已逮覺者;五陰至薩云然亦復如是。 舍利弗言:世尊!若有行菩薩道者,離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,當知是輩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便有狐疑。何以故?用離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故,行六波羅蜜皆於中有相。以是相故,當知有狐疑。 是故,世尊!菩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,不當離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。住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,亦無相、無猗行五波羅蜜者,乃至薩云然亦無相、猗。
2018年1月11日 星期四
放光般若波羅密經卷第十二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隨真知識品第五十三 須菩提白佛言:世尊!菩薩摩訶薩甚謙苦於空、無相之法,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欲得阿惟三佛。 佛言:如是,須菩提!菩薩甚謙苦於空、無相之法,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得阿惟三佛。 須菩提!為世間故,愍念世間、安隱世間,欲救世間一切眾生。 以眾生故,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為世間歸、為世間作護、為世間作燈明故,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。為世間作將、為世間導、為世間舍、為世間趣故,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。 須菩提!云何菩薩為諸眾生故,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?度脫五道、安隱眾生,著無畏岸坦然泥洹;以是故,為世間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。云何菩薩欲安隱世間? 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,諸有眾生有苦惱憂悲者,皆悉度著無憂之岸坦然泥洹;是故菩薩為世間安樂。 須菩提!云何菩薩為世間作救?是菩薩摩訶薩,世間諸有生死,勤苦救世眾生令脫眾苦,以法救化,次以三乘而度脫之;是故菩薩為世間救。 須菩提!云何菩薩為世間護?世間眾生有生死之法,護令不生。眾生皆有老病死法,護使不老不病不死。有憂悲者,護令得至無餘泥洹。是故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為世間護。 須菩提!云何菩薩為世間舍?是菩薩摩訶薩,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時,為世間說諸法無礙;是故菩薩為世間舍。 云何菩薩為世間燈明?菩薩摩訶薩於三界冥中,拔諸眾生令立泥洹;是故菩薩為世間燈明。 云何菩薩為世間將?是菩薩得阿惟三佛時,為世間說色非我所是為非色,痛想行識亦非我所是為非識,乃至薩云若為非我所是為非薩云若。 須菩提!如色非我是為非色,如色非我,諸法亦爾。 須菩提白佛言:如世尊所說,五陰非我所,諸法亦爾。如是菩薩為不逮覺諸法。何以故?色者無所分別,乃至薩云若亦無所分別,亦不言是五陰,亦不言是薩云若。 佛告須菩提:如汝所言,五陰無所分別,至薩云若亦無所分別,亦不言是五陰,亦不言是薩云若。 須菩提!是亦為大謙苦。常行是法而不厭倦亦不懈怠,菩薩言:『我亦當逮覺,亦當持是清淨之法宣示未學者。』 須菩提!是故菩薩為世說非我所。 須菩提!云何菩薩為世間渚?譬如江河洹海,斷流絕域可止頓處,是謂為渚,於人有益。當來過去五陰兩斷,當來過去薩云若亦兩斷。如是斷者諸法亦斷,諸法斷者當來過去亦斷。如是斷者,是則為淨,是則為快,是則為真實,是則為空。愛盡無猗、無餘無塵,是則為泥洹。 須菩提!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時,便分流是清淨法化、真諦法化,以濟眾生;是故菩薩為世間渚。 須菩提!云何菩薩為世間將導?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時,為世間眾生說五陰法不生不滅、不著不斷。作是說法,從須陀洹至阿羅漢、辟支佛法,為是輩說五陰不生、五陰不滅,持是法教流布世間。 須菩提!是菩薩得阿惟三佛時作是說法,是為世間將導。 須菩提!云何菩薩為世間趣?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時,說五陰如趣空,說薩云若如趣空。五陰空者則無所趣,亦不趣亦不不趣。何以故?五陰與空亦不來亦不去。作是說法者,為眾生說薩云若空,亦不來亦不去,所趣而無所趣。 須菩提!是故菩薩為世間趣。 須菩提!何以故諸法過者如空,一趣不復還?何以故?空亦無來亦無去,諸法所至亦無有相、亦無有願。何以故?相、願一過不復還故。相、願亦不來亦不去,諸法所至亦無所至,亦無有行、亦無有生、亦無有滅、亦無有著、亦無有斷,如夢、如幻、如響、如影、如化、如焰。諸法亦如是,一去亦不復還。何以故?化者亦無去亦無有來。 須菩提!諸法所至無有邊際亦不復還,諸法亦不動亦不不動,諸法亦不來亦不去,諸法亦不合亦不散,諸法無我、無命、無壽。 須菩提!眾生尚無所有,況當有往還? 須菩提!諸法所住有常、諸法所住有樂、諸法所住有淨、諸法所住有我,諸法無常、苦、無淨、非我。諸法所住者,有婬怒癡見、有身見,是諸法住亦如如住、如法性住、如真際住、如普住、如不思議性住、如不動移住,是所住處亦不來亦不去。何以故?諸法亦不來亦不去。諸法住如五陰。何以故?五陰尚不可見,何況當有去來?諸法住如六波羅蜜,是住亦無有還。何以故?六波羅蜜尚不可見,何況當有往還?諸法住如內外空及有無空、如三十七品住、如十八法住,如十八法亦無去亦無來。諸法住如聲聞、辟支佛道住,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住,亦無往還。何以故?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無往還、無所有故。
放光般若波羅密經卷第十一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譬喻品第五十二 佛告須菩提:譬如大海中船卒破壞,其船中人不取板木及取死人而抱持者,知彼人終不能得渡,皆當俱沒。所以者何?用各不取所依持故。其人若取板木檣者,徑便得渡,身得安隱,用取所依而以自濟。 須菩提!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行菩薩道者,於信樂少,雖得深般若波羅蜜,不諷誦受、不依親近、不習行六波羅蜜,乃至薩云若亦不親近,當知是人中道有礙,不能逮得至薩云若,當取羅漢、辟支佛證。 須菩提!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行菩薩道、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有信樂,有能有念有解有施有行,得深般若波羅蜜,書持受學親近諷誦,當知其人能受持深般若波羅蜜,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至薩云若,終不中礙墮羅漢、辟支佛道,能教化眾生、淨佛國土。 須菩提!譬如有人持坏瓶行取水,當知不久如是爛壞。所以者何?用未成熟故。 須菩提!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行菩薩道者,雖有信樂,有念有施有解有親近有行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亦不受持六波羅蜜,無漚惒拘舍羅,又不受持內空、外空及有無空,不受五通、三十七品,至薩云若亦不親近,當知是人中道妨礙。 須菩提!何等為中道妨礙?墮於羅漢、辟支佛道。譬如有人持成熟瓶,若詣河井、若詣陂池而行取水,當知是人得水來歸,安隱不失。所以者何?用瓶成故。 須菩提!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行菩薩道,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有至信樂,有施念解有行有慧,受六波羅蜜漚惒拘舍羅,親近薩云若,當知是人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終無罣礙。 須菩提!譬如大海有始成船,未牢敞治、亦未莊算,便持財貨著於船中乘有所詣,當知是船不久中道而壞,亡散財物各在一處。用是賈客無有方便,失所持物亡其大寶。 須菩提!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欲行菩薩事,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雖有信樂信施念解,於功德少,得深般若波羅蜜亦不書持諷誦受學,於六波羅蜜亦不受學,亦不親近薩云若事,無漚惒拘舍羅。 須菩提!當知是人中道妨礙離失大寶——大寶者薩云若——是中道墮羅漢、辟支佛道。譬如有智之人先治其船算莊牢固,持物著中,乘有所至。當知是人必到所至,得其珍寶安隱無失。所以者何?用其船具牢強所致。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行菩薩道,有大信樂,有施有念有解有行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得深般若波羅蜜便受學書持諷誦守行,於六波羅蜜皆有功德,於薩云若意常親近,乃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終不罣礙,不墮羅漢、辟支佛道。 須菩提!譬如有人年百二十,其人有病若風若寒熱。於意云何,其人寧能自起止行步不? 須菩提言:世尊!不能。所以者何?是人已老,正使無病,猶尚不能起止行步,況復有病筋力消盡,豈復能行有所至到? 須菩提!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行菩薩道,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雖有信樂,有施有念有能有行,於六波羅蜜功德中少,亦不親近薩云若事,無漚惒拘舍羅,當知是人中道妨礙,墮羅漢、辟支佛道。何以故?不得深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故。 須菩提!向者老公所病已愈,取兩健人各扶一腋各持一臂,語老人言:『安意莫懼,我當將公在所至處終不相棄。』是人寧能有所至不? 須菩提言:世尊!能至所處。 佛言: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行菩薩道,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有至信樂,有能有施有行有慧,於六波羅蜜皆有功德,於薩云若意常親近,有漚惒拘舍羅。知是菩薩終不罣礙,堪任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,而不動轉墮聲聞、辟支佛道也。 是時世尊歎須菩提言:善哉,善哉!為諸菩薩摩訶薩今問如來是事。若有菩薩以吾我意想奉行六波羅蜜,言:『我所為行六波羅蜜。』已便貢高。菩薩作是行者,終不得度六波羅蜜。是善男子、善女人亦不知彼岸亦不知此岸,不為六波羅蜜所持,不為薩云若所持,中道墮羅漢、辟支佛地,亦不出生於薩云若。 須菩提!云何菩薩無漚惒拘舍羅?是善男子、善女人行菩薩道,不以漚惒拘舍羅行六波羅蜜,於六波羅蜜皆有吾我想:『我有所為。』行六波羅蜜而自貢高。何以故?六波羅蜜中初無有是念、有所分別。有是念者常住此岸,但知此岸不知彼者,不為六波羅蜜所持,亦不為薩云若所持,中道墮羅漢、辟支佛道,亦不出生薩云若中。 須菩提!如是菩薩不為漚惒拘舍羅所持,便墮羅漢、辟支佛中。 須菩提!云何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為漚惒拘舍羅所持,不墮羅漢、辟支佛道,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? 須菩提!菩薩行六波羅蜜無吾我念,於六波羅蜜而不貢高。何以故?六波羅蜜中亦無有念、亦不貢高。菩薩知此岸、知彼岸者,為六波羅蜜所持,為漚惒拘舍羅所持,出生薩云若,不墮羅漢、辟支佛道。 須菩提!菩薩作如是行者,為不墮羅漢、辟支佛道,為六波羅蜜所持,為漚惒拘舍羅所持,為薩云若之所護。 【註】漚惒拘舍羅,意為善巧方便。
放光般若波羅密經卷第十一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事興品第五十一 須菩提白佛言: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聞是深般若波羅蜜即解者,於何所來而生是間? 佛告須菩提:若菩薩摩訶薩聞是深般若波羅蜜即解,不厭亦不狐疑,又亦不礙,意常思念欲樂得聞,終不遠離。若行若起若坐若臥,常隨法師,意不遠離。 須菩提!譬如新生犢子,意終不欲遠離其母。是善男子、善女人聞是深般若波羅蜜,諷誦上口,樂憙守行,解其中義,意亦不欲遠離法師須臾之間。是善男子,善女人本從人道中來,今生是間復得為人。所以者何?以是善男子、善女人前世時聞是深般若波羅蜜,書持諷誦守行中事,供養花香繒蓋幢幡,以是功德從人道中來,今得深般若波羅蜜聞便即解。 須菩提白佛言:世尊!頗有菩薩摩訶薩,如佛所說,所作功德善本具足,供養諸佛。復有從彼來生是間,復得深般若波羅蜜,書持諷誦信樂守行,有是者無? 佛告須菩提:有從他方供養諸佛,從聞深般若波羅蜜。以是故,來生是間,復得深般若波羅蜜。聞便即解,信樂守行。 復次,須菩提!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從兜術天上亦復具足功德善本。何以故?是菩薩從彌勒菩薩所聞是深經,以是故今來生是間,得深般若波羅蜜,聞便即解,信樂守行。 須菩提!若有菩薩於深般若波羅蜜有狐疑厭意者,是人前世時聞深般若波羅蜜,不問中慧,是故今來雖生是間聞六波羅蜜,意續狐疑,不信不受亦不喜樂。 復次,須菩提!是人本聞內空、外空及有無空,亦不問中事,是故今續不信不樂。是人前世聞三十七品、佛十八法,不信不樂,不問中事,是故今來聞般若波羅蜜,驚怪狐疑不信不樂。 復次,須菩提!若有菩薩聞般若波羅蜜,從一日至五日,常問中事。用是故,所生處常得聞深般若波羅蜜,終不離所問。何以故? 須菩提!是菩薩但能得聞問其中事,於行未備。 須菩提!若有人或時欲聞般若波羅蜜、若不欲聞,志不堅固,或能於中起餘因緣。譬如輕衣隨風東西。當知是菩薩適學未久,不得真知識,未供養過去諸佛,不作功德善本所致,不勤學諷誦所致,未得六波羅蜜所致,未得內外空及有無空所致,不學六通、三十七品、薩云若所致。當知是新學,少樂於法,不能書持般若波羅蜜受學諷誦,亦未能習行其事。 須菩提!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行菩薩道者,得深般若波羅蜜,不念書持諷誦守行,乃至薩云若亦復不念學受親近故,當知是輩或墮二地。所以者何?是善男子、善女人見深般若波羅蜜,不念書持受學親近故也。是故其人便入二地,當墮羅漢、辟支佛道地。
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
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
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
放光般若經卷第四 摩訶般若波羅蜜治地品第二十一 ● 佛告須菩提:如汝所問菩薩摩訶薩摩訶僧那僧涅、摩訶衍三拔致者,菩薩行六波羅蜜,過從一地至一地。云何菩薩過從一地至一地?以諸法無所過,法無來者亦無去者,亦無有過亦無不過。諸法亦無有壞,亦不貢高亦不念,但治住地事亦不見地。 何等菩薩為治地事? 始從第一地住,當行十事。何等為十? 一者先當淨於三垢,亦無所倚。 二者所作施與不自為身,所念無倚,為一切眾生淨於四等心,亦不有眾生。 三者為布施不有所與、不有受者。 四者當與善知識從事亦不貢高。 五者欲得為法不有一切法。 六者欲為出家不有愛欲。 七者欲為佛身不有相好。 八者欲為分流法教終不壞法。 九者常欲滅於虜怙自用不有法財。 十者欲為諦說不有言教故。 須菩提!是治地菩薩當為是十事。 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於二地中,常當念八法,亦當成之。何等為八? 一者當淨其戒。 二者常念報恩。 三者住於忍辱。 四者得歡喜意。 五者不捨一切。 六者大慈為始。 七者恭於師尊敬事篤信。 八者於諸波羅蜜如奉世尊常欲崇習。 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於二地中當具足是八法。 復次,須菩提!菩薩於三地中當住於五法。何等為五? 一者多學問無厭足。 二者不入字法,分布法施亦不貢高。 三者淨佛國土。 四者施於善本而不貢高。 五者住於羞恥慚愧之地。 須菩提!是為菩薩於三地中住於五法。 須菩提!菩薩於四地中當不捨奉行十事法。 一者不捨宴坐。 二者少欲。 三者知足。 四者不捨沙門十二法行。 五者不捨於戒。 六者見欲污穢。 七者於起意如泥洹。 八者不惜身所有。 九者無有懈慢。 十者不慕所有。 須菩提!是為菩薩於四地中當奉行十事而不捨離。 須菩提!菩薩於五地中當離八法。何等為八? 一者當遠離家業。 二者當遠離比丘尼。 三者善於功德遠離嫉妬。 四者遠離世會。 五者遠離忿諍。 六者遠離鬪訟。 七者遠離高住。 八者遠離蔑人。 須菩提!是為菩薩住五地中遠離八事。 須菩提!菩薩於六住地當具足六法。何等為六?所謂六波羅蜜。復有六事所不應為。何等為六? 一者不為聲聞意。 二者不為辟支佛意。 三者不為小意。 四者見有所索者,遠離有厭足意。 五者所有好物施與之後,遠離悔意。 六者遠離吾我想。 須菩提!是為菩薩於六住中當具足六事、遠離六事。 須菩提!菩薩於七住地有二十事所不當為。何等二十? 有吾我、有眾生、有壽有命想,有斷、有常、有念想,有種想,入陰、入性、入衰,欲生三界,不入依佛見、不入依法見、不入依僧見,不入依戒、不入空、不入無相、不入無願、不入道。是為二十事所不當為。 當復具足二十事。何等為二十? 覺空無相,證不願慧,淨身口意,慈哀一切眾生亦不念有眾生,等視諸法。雖爾無所入,欲為導御亦不貢高,無所生忍,一道教化,斷諸分別,轉於想,轉於見,轉於滅垢見,慧地自調意,慧無所礙,不染於欲事。 須菩提!是為菩薩摩訶薩於七住行地當具足是二十法。 復次,須菩提!菩薩當復於八住地具足四法。何等為四?以神通為遊觀,入於眾生之意。到諸佛國觀其奇特。當自莊嚴其佛國土。往見禮敬供養諸佛,如其實觀佛身。當具足是四法。 復次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於八住地當復具足四法。何等四法?以智具足諸根淨佛國土,常坐如幻三昧,知其眾生本所作功德,所應得者各隨其所而成就之。須菩提!菩薩於八住地具足四法。 復次,須菩!提菩薩摩訶薩於九住地當具足十二法。何等為十二? 持無限處廣大之願,隨所應各授其證。天、龍、閱叉、犍陀羅悉皆具足。知其音聲,以辯才教授所因。胞胎成就。居家成就。父母成就。種姓成就。宗親成就。得生成就。出家成就。莊嚴佛樹成就。諸善功德成就。 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九住地當成就十二法。 須菩提!十住菩薩摩訶薩當名之為如來。
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
2018年1月1日 星期一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