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
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
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
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
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
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
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
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
放光般若經卷第四 摩訶般若波羅蜜陀隣尼品第二十 👆 續上長文 須菩提!復有摩訶衍,謂佛十八法。何等為十八法? 一者謂佛從得佛以來,初無誤時; 二者從得佛以來,言無麤無漏失; 三者無忘志; 四者無有種種想; 五者意無有不定時; 六者初無他觀; 七者自在無有減; 八者精進無有減; 九者志念無減; 十者智慧無減; 十一者解脫無減; 十二者見解脫慧無減; 十三者一切身所行智慧最在前; 十四者口所言事智慧最在前; 十五者意所行事智慧最在前; 十六者見過去事其慧無礙; 十七者見當來事其慧無礙; 十八者見現在事其慧無礙。是為摩訶衍亦無所倚。 須菩提!復有摩訶衍,所謂陀隣尼目佉是。何等為陀隣尼目佉?與字等、與言等,字所入門。何等為字門? 一者阿,阿者謂諸法來入不見有起者。 二者羅,羅者垢貌於諸法無有塵。 三者波,波者於諸法泥洹最第一教度。 四者遮,遮者於諸法不見有生死。 五者那,那者於諸法字已訖字本性亦不得亦不失。 六者羅,羅者得度世愛枝各因緣已滅。 七者陀,陀者諸法如無斷絕時。 八者波,波者諸法已離獄。 九者茶(荼?),茶(荼?)者諸法垢已盡。 十者沙,沙者諸法無有罣礙。 十一者和,和者諸法言行已斷。 十二者多,多者諸法如不動。 十三者夜,夜者諸法諦無所生。 十四者吒,吒者諸法強垢不可見。 十五者加,加者諸法造作者亦不可得見。 十六者娑,娑者諸法不可得時不可轉。 十七者摩,摩者諸法吾我不可得見。 十八者伽,伽者受持諸法者不可得見。 十九者他,他者諸法處不可得。 二十者闍,闍者諸法生者亦不可得。 二十一者濕波,濕波者諸法善不可得。 二十二者大,大者諸法性不可得。 二十三者赦,赦者諸法寂不可得。 二十四者佉,佉者諸法虛空不可得。 二十五者叉,叉者諸法消滅不可得。 二十六者侈,侈者諸法各在其所處不可動搖。 二十七者若,若者諸法慧不可得。 二十八者伊陀,伊陀者諸法義不可得。 二十九者繁,繁者諸法無有閑時。 三十者車,車者諸法無可棄者。 三十一者魔,魔者諸法無有丘墓。 三十二者叵,叵者諸法不可分別。 三十三者蹉,蹉者諸法死亡不可得。 三十四者峨,峨者諸法無有朋黨。 三十五者咃,咃者諸法各有異無不有處。 三十六者那,那者諸法無來無去,亦不住亦不坐亦不臥亦不別。 三十七者破,破者諸法皆於三界不安。 三十八者歌,歌者諸法性不可得。 三十九者嵯,嵯者諸法不可得常。 四十者嗟,嗟者諸法分捨不可得。 四十一者吒,吒者諸法無有度者。 四十二者嗏,嗏者諸法邊際盡竟處亦不生亦不死。 諸字數無有過嗏上者。何以故?是字無有數,亦不念言:『是字有失。』亦不可見亦無所說,亦無所書亦不現。 須菩提!當知一切法譬如虛空,是字教所入皆是陀隣尼所入門。若有菩薩摩訶薩曉了是字事者,不住於言數便曉知言數之慧。若有菩薩摩訶薩聞是四十二字所入句印者,持諷誦者,若復為他人解說其義,不以望見持諷誦者,當得二十功德。何等為二十? 一者得強識念力。 二者得慚愧羞恥力。 三者得堅固行力。 四者得覺知力。 五者得辯才工談語力。 六者得陀隣尼不難力。 七者所語不說不急之事。 八者終不狐疑於經。 九者聞善不喜聞惡不憂。 十者亦不自貢高亦不自卑。 十一者進止安詳不失威儀。 十二者曉了五陰、六衰。 十三者善於四諦、十二緣起事。 十四者善知識因緣事。 十五者善於法慧能滿具諸根。 十六者知他人所念吉凶報應。 十七者善於天耳徹聽、自識宿命。 十八者善知眾生所生。 十九者能消諸漏。 二十者善於往來處處教授。 須菩提!是為陀隣尼門。是為字門,是為來入門,是為菩薩摩訶薩,是為摩訶衍。
放光般若經卷第四 摩訶般若波羅蜜陀隣尼品第二十 須菩提!復有摩訶衍,謂三三昧是。何謂為三?空三昧、無相三昧、無願三昧。是為菩薩摩訶薩摩訶衍。 復有摩訶衍,謂諸慧事是。苦慧、習慧、盡慧、道慧、消慧、無所起慧、法慧、明慧、各各知他人所念慧、真慧。 何等為苦慧?不生苦是為苦慧。 何等為習慧?習滅已斷是為習慧。 何等為盡慧?滅諸苦事是為盡慧。 何等為道慧?賢聖八品道是為道慧。 何等為消慧?貪婬瞋恚愚癡盡是為消慧。 何等為不起慧?不受生死處是為不起慧。 何等為法慧?曉斷五陰是為法慧。 何等為明慧?眼耳鼻舌身意無常,色聲香味細滑法亦復無常,是為明慧。 何等為各各知他人所念慧?一切眾生心中所念、所起,種種悉知,是為各各知他人所念慧。 何等為真慧?所謂如來薩云若智是為真慧,亦無所倚。 須菩提!是為菩薩摩訶薩摩訶衍。復有摩訶衍,所謂三根是。何等為三根? 謂學士從白衣至須陀洹五根,是未曾知當知。 從斯陀含至阿那含亦有五根,應知當知。 從阿羅漢辟支佛菩薩至佛亦有五根,謂已知無所復學。當知是為菩薩摩訶薩摩訶衍。 須菩提!復有摩訶衍,謂三三昧也。何等為三?第一有覺有觀,第二無覺有觀,第三無覺無觀。 何等為有覺有觀?謂第一禪是為有覺有觀。 何等為無覺有觀?謂第一禪未至二禪在其中間,是為無覺有觀。 何等為無覺無觀?從第二禪至無思想無思想慧禪,是為無覺無觀。是為菩薩摩訶薩摩訶衍。 須菩提!復有摩訶衍,謂十念是。佛念、法念、僧念、戒念、施念、天念、滅念、安般念、身苦念、死亡念,是亦無所倚,是為摩訶衍。 須菩提!復有摩訶衍,謂四禪、四等、四無形禪、八惟無禪、九次第禪、佛十種力、四無所畏。 十種力者, 謂佛現身相好神足變化,感動眾邪迴使入正;一力也。 口之所說在眾智上,能變疑結開令解脫;二力也。 意入空定清明六達,邪神嬈亂道志不搖;三力也。 默然斷想神足無為,感動三千大千日月人無驚悚;四力也。 道意聰叡演法布化,流盈十方各得其所;五力也。 逆知眾意曉人行趣,若縛若脫悉能解散;六力也。 三世所作殃福本際報受之未,大慧悉知無有罣礙;七力也。 一切人民眾行根源,種種各異受身不同,悉覺本際因緣起處;八力也。 慧眼以淨所察無限,見諸生死往來所墮;九力也。 大慧已足方便已備,生死已斷著行已盡,所作已訖不復還受,自然無師稱一切智;是謂十力也。 四無所畏者, 佛為正覺,或有沙門、婆羅門,或魔或天或梵,若復有餘眾,無有能來難詰我者,佛亦不見有起是意者,以是證故,佛行安隱逮無所畏;一無畏也。 逮精進行得知最處,在眾人中得師子吼能轉梵輪,諸沙門、婆羅門,諸天梵魔,一切餘法所不能轉,獨佛能轉;二無畏也。 佛漏已盡,若有沙門、婆羅門,或天魔梵,無有敢言佛漏未盡者;三無畏也。 如佛所說言真,無諱善惡之報,不失所行,一切餘眾諸天魔梵,不見能敢違佛言者。如佛所說賢聖八道,行是得道,得度眾苦。一切餘眾諸天魔梵,亦無有能戾此教者,佛亦不見有此處者;四無所畏也。是為菩薩摩訶薩摩訶衍,亦無所倚。 須菩提!復有摩訶衍,謂四無礙慧是。何等為四?知諸法事其慧無礙;解諸句義其慧無礙;分別辯才其慧無礙;所說了了其慧無礙。是為菩薩摩訶薩摩訶衍。
放光般若經卷第四 ● 摩訶般若波羅蜜問摩訶衍品第十九 又,須菩提!復有摩訶衍,內空、外空乃至有無空是也。 何等為內空? 內法是謂眼耳鼻舌身意。眼本空,不著垢亦不壞。何以故?本性爾。耳耳本空,鼻鼻本空,舌舌本空,身身本空,意意本空,亦不著垢亦不壞。何以故?本性爾。是為內空。 何等為外空? 謂色聲香味細滑法。色本空,亦不著垢亦不壞。何以故?色本性爾。聲香味細滑法皆爾。何以故?本性空故。是為外空。 何等為內外空? 內六衰、外六衰,是為內外法。以外法故內法空,以內法故外法空,亦不著亦不壞。何以故?本性爾。是為內外空。 何等為空空? 諸法之空,持諸法空空於空,是為空空。 何等為大空? 八方上下皆空,是為大空。 何等為最空? 泥洹是不著不壞,是為最空。 何等為有為空? 從不著不壞本至三界空,是為有為空。 何等為無為空? 不生不滅住於不異,從不著不壞皆空。何以故?本空故。是為無為空。 何等為至竟空? 所可不得邊際者,是為至竟空。 何等為不可得原空? 諸可來者不知所從來,無有處故,是為無有原空。 何等為無作空? 於諸法無所棄,是為無作空。 何等為性空? 諸法所有性及有為、無為性,非羅漢、辟支佛、諸佛世尊所不作,是為性空。 何等為諸法空? 諸法者,謂五陰、十二衰、十八性,有為法、無為法,是為諸法。從不著不壞至諸法之性,是為諸法空。 何等為自相空? 色相所受相,是所持相為想所有相,便有所覺相是為識。乃至有為、無為相,從有為、無為相至諸法皆悉空,是為自相空。 何等為無所得空? 從無著無壞至無所得法,亦無所得,是為無所得空。 何等為無空? 於中無所見,是為無空。 何等為有空? 諸法無有偶者,於諸合會中皆無有實,是為有空。 何等為有無空? 於諸聚會中亦無有實,是為有無空。 復次,須菩提!有以有為空,無以無為空,異以異為空。 何等為有?有者謂五陰性,性以性為空,是為有空。 何等為無?以無為空,無所成,無所成為空。空者亦非知可作、亦非見可作。 何等為餘事空?有佛無佛法性法寂如,及爾真際住如故。以是異空,是為餘事空。
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
放光般若波羅密多經 西晉于闐國沙門無羅叉共竺叔蘭譯 ●摩訶般若波羅蜜本無品第十一 略 ♢放光般若經卷第三 ●摩訶般若波羅蜜空行品第十二 ● 摩訶般若波羅蜜問幻品第十三 ● 摩訶般若波羅蜜了本品第十四 ● 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薩品第十五 ● 摩訶般若波羅蜜問僧那品第十六 ● 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衍品第十七 ● 摩訶般若波羅蜜僧那僧涅品第十八 略 ♢ 放光般若經卷第四 ● 摩訶般若波羅蜜問摩訶衍品第十九 略 佛告言:菩薩摩訶薩布施意應薩云若,內外所有布施已,持是功德盡施眾生,與眾生共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;是為菩薩摩訶薩檀波羅蜜。 須菩提白佛言:何等為尸波羅蜜? 佛言:菩薩持戒發意應薩云若,自持十善,教他人行十善、亦無所倚;是為菩薩不㧗戒應無所倚。 須菩提白佛言:何等為羼波羅蜜? 佛言:菩薩自具足於忍地,復勸他人令行忍辱而無所倚;是為菩薩摩訶薩行羼波羅蜜。 須菩提白佛言:何等為惟逮波羅蜜? 佛言:菩薩意應薩云若,不廢五波羅蜜,亦復立眾生於五波羅蜜而無所倚;是為菩薩惟逮波羅蜜。 須菩提白佛言:何等為禪波羅蜜? 佛言:菩薩摩訶薩以薩云若意,自以漚惒拘舍羅入諸禪,不隨禪生,亦復教他人使行禪而無所倚;是為菩薩禪波羅蜜。 須菩提白佛言:何等為菩薩般若波羅蜜? 佛言:菩薩摩訶薩以薩云若意,不入於諸法而觀諸法之性而無所倚,亦復教他人令不入於諸法而觀諸法之性而無所倚;是為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,是為菩薩摩訶薩摩訶衍。
放光般若波羅密多經 西晉于闐國沙門無羅叉共竺叔蘭譯 放光般若經卷第一 ● 摩訶般若波羅蜜放光品第一 ● 諸盲者得視、聾者得聽、瘂者能言、傴者得申、拘躄者得手足、狂者得正、亂者得定、病者得愈、飢渴者得飽滿、羸者得力、老者得少、裸者得衣,一切眾生皆得同志。 ● 復次,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欲知三千大千國土其中塵數,及諸樹木生草枝葉莖節,悉欲知是數者,當學般若波羅蜜。菩薩摩訶薩欲以一毛破為百分,以一分毛取三千大千國土,其中海水數知幾渧,悉知其數不嬈水性,欲得是者,當學般若波羅蜜。三千大千國土其中火起,譬如劫盡燒時,欲一時吹滅大火者,當學般若波羅蜜。三千大千國土其中大風起,吹須彌大山令如糠[禾*會],能以一指障其風力令不起者,當學般若波羅蜜。菩薩摩訶薩欲以結跏趺坐悉遍滿三千大千國土虛空,欲得是者,當學般若波羅蜜。三千大千國土諸須彌山,能持一手舉著他方無數佛國,欲得是者,當學般若波羅蜜。菩薩摩訶薩能以一鉢之飯充飽十方恒邊沙佛及弟子眾,悉令滿足者,當學般若波羅蜜。又以珍寶服飾、幢幡繒蓋香華供養恒邊沙佛及弟子眾,欲得是者,當學般若波羅蜜。欲使十方恒邊沙國其中眾生悉具於戒、三昧、智慧、解脫、見解脫慧,沙門四道乃至無餘泥洹,欲得是者,當學般若波羅蜜。 ● 摩訶般若波羅蜜無見品第二 略 ● 摩訶般若波羅蜜假號品第三 略 ● 放光般若經卷第二 ●摩訶般若波羅蜜學五眼品第四 略 ● 摩訶般若波羅蜜度五神通品第五 略 ● 摩訶般若波羅蜜授決品第六 略 ● 摩訶般若波羅蜜妙度品第七 略 ● 摩訶般若波羅蜜舌相光品第八 略 ● 摩訶般若波羅蜜行品第九 略 ● 摩訶般若波羅蜜學品第十 略 @# 2015/08/17 21:30
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七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法尚品第八十九(丹本曇無竭品) 爾時曇無竭菩薩摩訶薩語薩陀波崙菩薩言:『善男子!諸佛無所從來,去亦無所至。何以故?諸法如、不動相,諸法如即是佛。 善男子!無生法無來無去,無生法即是佛。無滅法無來無去,無滅法即是佛。實際法無來無去,實際法即是佛。空無來無去,空即是佛。 善男子!無染無來無去,無染即是佛。寂滅無來無去,寂滅即是佛。虛空性無來無去,虛空性即是佛。 善男子!離是諸法更無佛。諸佛如、諸法如,一如無分別。善男子!是如常一,無二無三,出諸數,法無所有故。譬如春末月日中熱時,有人見焰動,逐之求水望得。於汝意云何,是水從何池、何山、何泉來?今何所去?若入東海、西海、南海、北海耶?』 薩陀波崙言:『大師!焰中尚無水,云何當有來處去處?』 曇無竭菩薩語薩陀波崙菩薩言:『善男子!愚夫無智為熱渴所逼,見焰動,無水生水想。 善男子!若有人分別諸佛有來有去,當知是人皆是愚夫。何以故? 善男子!諸佛不可以色身見,諸佛法身無來無去,諸佛來處去處亦如是。 善男子!譬如幻師幻作種種,若象若馬、若牛若羊、若男若女如是等種種諸物。於汝意云何,是幻事從何處來、去至何所?』 薩陀波崙菩薩言:『大師!幻事無實,云何當有來去處?』 『善男子!是人分別佛有來有去,亦如是。善男子!譬如夢中見若象若馬、若牛若羊、若男若女。於汝意云何,夢中所見有來處有去處不?』 薩陀波崙言:『大師!是夢中所見虛妄,云何當有來去?』 『善男子!是人分別佛有來有去,亦如是。善男子!佛說諸法如夢。若有眾生不知諸法如夢,以名字色身是佛。是人分別諸佛有來有去,不知諸法實相故,皆是愚夫無智之數。是諸人數數往來五道,遠離般若波羅蜜,遠離諸佛法。 善男子!佛說諸法如幻如夢。若有眾生如實知,是人不分別諸法若來若去、若生若滅。若不分別諸法若來若去、若生若滅,則能知佛所說諸法實相。是人行般若波羅蜜,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名為真佛弟子,不虛妄食人信施,是人應受供養,為世間福田。 善男子!譬如大海水中諸寶,不從東方來,不從南方西方北方四維上下來;眾生善根因緣故,海生此寶。此寶亦不無因無緣而生,是寶皆從因緣和合生,是寶若滅亦不去至十方。諸緣合故有,諸緣離故滅。 善男子!諸佛身亦如是,從本業因緣果報生。生時不從十方來,滅時亦不去至十方。但諸緣合故有,諸緣離故滅。 善男子!譬如箜篌聲,出時無來處,滅時無去處。眾緣和合故生,有槽有頸、有皮有弦、有柱有棍、有人以手鼓之。眾緣和合而有是聲,是聲亦不從槽出,不從頸出,不從皮出,不從弦出,不從棍出,亦不從人手出。眾緣和合爾乃有聲,是因緣離時亦無去處。 善男子!諸佛身亦如是,從無量功德因緣生,不從一因一緣一功德生。亦不無因緣有,眾緣和合故有。諸佛身不獨從一事成,來無所從、去無所至。 善男子!應當如是知諸佛來相去相。 善男子!亦當知一切法無來去相。汝若知諸佛及諸法無來無去、無生無滅相,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亦能行般若波羅蜜及方便力。』
2017年12月9日 星期六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七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常啼品第八十八 是時薩陀波崙菩薩白十方諸佛言:『何等是我善知識,所應親近供養者?』 十方諸佛告薩陀波崙菩薩言:『汝善男子!曇無竭菩薩世世教化成就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曇無竭菩薩守護汝,教汝般若波羅蜜方便力,是汝善知識。汝供養曇無竭菩薩,若一劫若二若三乃至過百劫頂戴恭敬,以一切樂具,三千世界中所有妙色聲香味觸,盡以供養,未能報須臾之恩。何以故?曇無竭菩薩摩訶薩因緣故,令汝得如是等諸三昧,得般若波羅蜜方便力。』諸佛如是教化安慰薩陀波崙菩薩,令歡喜已,忽然不現。 是時薩陀波崙菩薩從三昧起,不復見佛,作是念:『是諸佛從何所來、去至何所?』不見諸佛故,復惆悵不樂誰斷我疑。 復作是念:『曇無竭菩薩久遠已來常行般若波羅蜜,得方便力及得諸陀羅尼,於菩薩法中得自在,多供養過去諸佛。世世為我師,常利益我。我當問曇無竭菩薩,諸佛從何所來、去至何處?』 爾時薩陀波崙菩薩於曇無竭菩薩生恭敬愛樂尊重心,作是念:『我當以何供養曇無竭菩薩?今我貧窮,無華香瓔珞、燒香澤香、衣服幡蓋、金銀真珠琉璃、頗梨珊瑚琥珀,無有如是等物可以供養般若波羅蜜及說法師曇無竭菩薩。我法不應空往曇無竭菩薩所,我若空往,喜悅心不生。我當賣身得財,為般若波羅蜜故,供養法師曇無竭菩薩。何以故?我世世喪身無數無始生死中,或死或賣,或為欲因緣故,世世在地獄中受無量苦惱,未曾為清淨法故、為供養說法師故喪身。』 是時薩陀波崙菩薩中道入一大城,至市肆上高聲唱言:『誰欲須人?誰欲須人?誰欲買人?』 爾時惡魔作是念:『是薩陀波崙愛法故,欲自賣身為般若波羅蜜故,供養曇無竭菩薩,當得正問般若波羅蜜及方便力:「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,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?」當得多聞具足如大海水。是時不可沮壞,得具足一切功德,饒益諸菩薩摩訶薩,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過我境界,亦教餘人出我境界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我今當壞其事。』 爾時惡魔隱蔽諸婆羅門、居士,令不聞其自賣之聲,除一長者女,魔不能蔽。爾時薩陀波崙賣身不售,憂愁啼哭,在一面立,啼泣而言:『我為大罪,賣身不售。我自賣身為般若波羅蜜故,供養曇無竭菩薩。』 爾時釋提桓因作是念:『是薩陀波崙菩薩愛法自賣其身,為般若波羅蜜故,欲供養曇無竭菩薩。我當試之,知是善男子實以深心愛法故捨是身不?』 是時釋提桓因化作婆羅門身,在薩陀波崙菩薩邊行,問言:『汝善男子!何以憂愁啼哭顏色憔悴在一面立?』 答言:『婆羅門!我愛敬法,自賣身,為般若波羅蜜故,欲供養曇無竭菩薩。今我賣身無有買者,自念薄福無財寶物,自欲賣身供養般若波羅蜜及曇無竭菩薩,而無買者。』 爾時婆羅門語薩陀波崙菩薩言:『善男子!我不須人。我今欲祀天,當須人心、人血、人髓。汝能賣與我不?』 爾時薩陀波崙菩薩作是念:『我得大利、得第一利。我今便為具足般若波羅蜜方便力,得是買心、髓、血者。』 是時心大歡喜悅樂無憂,以柔和心語婆羅門言:『汝所須者,我盡與汝。』 婆羅門言:『善男子!汝須何價?』 答言:『隨汝意與我。』即時薩陀波崙右手執利刀刺左臂出血,割右髀肉,復欲破骨出髓。 時有一長者女在閣上,遙見薩陀波崙菩薩自割身體不惜壽命,作是念:『是善男子以何因緣故,困苦其身?我當往問。』 長者女即下閣,到薩陀波崙所問言:『善男子!何因緣困苦其身?用是心、血、髓作何等?』 薩陀波崙答言:『賣與婆羅門,為般若波羅蜜故,供養曇無竭菩薩。』 長者女言:『善男子!作是賣身欲自出心、髓、血,欲供養曇無竭菩薩,得何等功德利?』 薩陀波崙答言:『善女人!是人善學般若波羅蜜及方便力,是人當為我說菩薩所應作、菩薩所行道。我學是法、學是道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,為眾生作依止,當得金色身、三十二相、八十隨形好、丈光、無量明、大慈大悲大喜大捨、四無所畏、佛十力、四無礙智、十八不共法、六神通,不可思議清淨戒、禪定、智慧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於諸法中得無礙一切智見,以無上法寶分布與一切眾生。如是等諸功德利,我當從彼得之。』 是時長者女聞是上妙佛法,大歡喜,心驚毛竪,語薩陀波崙菩薩言:『善男子!甚希有。汝所說者微妙難值?為是一一功德法故,應捨如恒河沙等身。何以故?汝所說者甚大微妙。汝善男子!汝今所須,盡當相與,金銀真珠、琉璃頗梨、琥珀珊瑚等諸珍寶物,及華香瓔珞、塗香燒香、幡蓋衣服伎樂等物供養之具,供養般若波羅蜜及曇無竭菩薩。汝善男子!莫自困苦其身。我亦欲往曇無竭菩薩所,共汝殖諸善根,為得如是微妙法,如汝所說故。』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七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常啼品第八十八 爾時薩陀波崙菩薩摩訶薩歡喜心悅,作是念:『我當何時得見是善男子,得聞般若波羅蜜?』 須菩提!譬如有人為毒箭所中,更無餘念,唯念:『何時當得良醫,拔出毒箭除我此苦。』如是,須菩提!薩陀波崙菩薩摩訶薩更無餘念, 但作是願:『我何時當得見曇無竭菩薩,令我得聞般若波羅蜜?我聞是般若波羅蜜,斷諸有心。』 是時薩陀波崙菩薩於是處住,念曇無竭菩薩一切法中得無礙智見,即得無量三昧門現在前。所謂諸法性觀三昧、諸法性不可得三昧、破諸法無明三昧、諸法不異三昧、諸法不壞自在三昧、諸法能照明三昧、諸法離暗三昧、諸法無異相續三昧、諸法不可得三昧、散華三昧、諸法無我三昧、如幻威勢三昧、得如鏡像三昧、得一切眾生語言三昧、一切眾生歡喜三昧、入分別音聲三昧、得種種語言字句莊嚴三昧、無畏三昧、性常默然三昧、得無礙解脫三昧、離塵垢三昧、名字語句莊嚴三昧、見諸法三昧、諸法無礙頂三昧、如虛空三昧、如金剛三昧、不畏著色三昧、得勝三昧、轉眼三昧、畢法性三昧、能與安隱三昧、師子吼三昧、勝一切眾生三昧、華莊嚴三昧、斷疑三昧、隨一切堅固三昧、出諸法得神通力無畏三昧、能達諸法三昧、諸法財印三昧、諸法無分別見三昧、離諸見三昧、離一切闇三昧、離一切相三昧、解脫一切著三昧、除一切懈怠三昧、得深法明三昧、不可奪三昧、破魔三昧、不著三界三昧、起光明三昧、見諸佛三昧。如是薩陀波崙菩薩住是諸三昧中,即見十方無量阿僧祇諸佛,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。 是時十方諸佛安慰薩陀波崙菩薩言:『善哉,善哉!善男子!我等本行菩薩道時,求般若波羅蜜,得是諸三昧,亦如汝今所得。我等得是諸三昧,善入般若波羅蜜,成就方便力,住阿惟越致地。我等觀是諸三昧性,不見有法出三昧、入三昧者,亦不見行佛道者,亦不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。 善男子!是名般若波羅蜜,所謂不念有是諸法。 善男子!我等於無所念法中住,得是金色身、丈光明、三十二相、八十隨形好,不可思議智慧,無上戒、無上三昧、佛無上智慧,一切功德皆悉具足。一切功德具足故,佛尚不能取相說盡,何況聲聞、辟支佛及諸餘人? 以是故,善男子!於是佛法中倍應恭敬愛念生清淨心,於善知識中應生如佛想。何以故?為善知識守護故,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』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七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常啼品第八十八 爾時薩陀波崙菩薩受是空中教已,從是東行。不久,復作是念:『我云何不問空中聲:「我當何處去?去當遠近?當從誰聞般若波羅蜜?」』 是時即住,啼哭憂愁,作是念:『我住是中過一日一夜,若二三四五六七日七夜,於此中住,不念疲極乃至不念飢渴寒熱,不聞聽受般若波羅蜜因緣,終不起也。』 須菩提!譬如人有一子卒死,憂愁苦毒,唯懷懊惱不生餘念。如是,須菩提!薩陀波崙菩薩爾時無有異心,但念:『我何時當聞般若波羅蜜?我云何不問空中聲:「我應何處去?去當遠近?當從誰聞般若波羅蜜?」』 須菩提!薩陀波崙菩薩如是愁念時,空中有佛語薩陀波崙菩薩言:『善哉,善哉!善男子!過去諸佛行菩薩道時,求般若波羅蜜,亦如汝今日。 善男子!汝以是勤精進、愛樂法故,從是東行,去此五百由旬,有城名眾香。其城七重七寶莊嚴,臺觀欄楯皆以七寶校飾。七寶之塹,七寶行樹周匝七重。其城縱廣十二由旬,豐樂安靜人民熾盛,五百市里街巷相當,端嚴如畫,橋津如地寬博清淨。七重城上皆有七寶樓櫓,寶樹行列,以黃金白銀、硨璩碼碯、珊瑚琉璃、頗梨紅色真珠以為枝葉,寶繩連綿金為鈴網以覆城上,風吹鈴聲其音和雅。譬如巧作五樂,甚可喜樂。金網寶鈴其音如是,以樂眾生。其城四邊,流池清淨冷暖調適,中有諸船七寶嚴飾。是諸眾生宿業所致,乘此寶船娛樂遊戲。諸池水中種種蓮華青黃赤白,眾雜好華遍覆水上。是三千大千國土,所有眾華皆在其中。其城四邊有五百園觀,七寶莊嚴,甚可愛樂。一一園中各有五百池水,池水各各縱廣十里,皆以七寶校成,雜色莊嚴。諸池水中亦有青黃赤白蓮華彌覆水上,是諸蓮華大如車輪,青色青光、黃色黃光、赤色赤光、白色白光。諸池水中,鳧鴈鴛鴦異類眾鳥,音聲相和。是諸園觀適無所屬,是諸眾生宿業果報,長夜信樂深法,行般若波羅蜜因緣故,受是果報。 善男子!是眾香城中有大高臺,曇無竭菩薩摩訶薩宮舍在上。其宮縱廣一由旬,皆以七寶校成,雜色莊嚴,甚可憙樂。垣牆七重皆亦七寶,七寶欄楯,七寶樓閣。寶塹七重,皆以七寶周匝深塹,七寶累成。七重行樹,七寶枝葉,七重圍繞。其宮舍中有四種娛樂園:一名常喜,二名離憂,三名華飾,四名香飾。一一園中各有八池:一名賢,二名賢上,三名歡喜,四名喜上,五名安隱,六名多安隱,七名遠離,八名阿惟越致。諸池四邊面各一寶,黃金、白銀、琉璃、頗梨。玫瑰為池,底其上布金沙。一一池側有八梯陛,種種妙寶以為嚴飾,諸梯陛間有閻浮檀金芭蕉行樹。一切池中種種蓮華,青黃赤白彌覆水上。諸池四邊生好華樹,風吹諸華墮池水中。其池成就八種功德,香若栴檀,色味具足,輕且柔軟。曇無竭菩薩與六萬八千婇女,五欲具足共相娛樂,及城中男女俱入常喜等園賢等池中,五欲具足共相娛樂。 善男子!曇無竭菩薩與諸婇女遊戲娛樂已,日三時說般若波羅蜜。眾香城中男女大小,於其城中多聚人處敷大法座。其座四足,或以黃金、或以白銀、或以琉璃、或以頗梨,敷以綩綖雜色茵褥,垂諸幃帶,以妙白氎而覆其上,散以種種雜妙華香。座高五里,張白珠帳。其地四邊,散五色華,燒眾名香,澤香塗地,供養恭敬般若波羅蜜故。曇無竭菩薩於此座上說般若波羅蜜,彼諸人眾如是恭敬供養曇無竭,為聞般若波羅蜜故。於是大會,百千萬眾諸天世人一處和集,中有聽者、中有受者、中有持者、中有誦者、中有書者、中有正觀者、中有如說行者。是時眾生以是因緣故,皆不墮惡道,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 汝善男子!往詣曇無竭菩薩所,當聞般若波羅蜜。 善男子!曇無竭菩薩世世是汝善知識,能教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示教利喜。曇無竭菩薩本求般若波羅蜜時,亦如汝今。汝去,莫計晝夜、莫生障礙心,汝不久當聞般若波羅蜜。』
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
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
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
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六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七譬品第八十五 須菩提白佛言:世尊!若諸法性無所有,非佛所作,非辟支佛所作,非阿羅漢所作,非阿那含、斯陀含、須陀洹所作,非向道人、非得果人、非菩薩所作。云何分別有諸法異,是地獄、是畜生、是餓鬼、是人、是天,乃至是非有想非無想天。用是業因緣故,知有生地獄者。是業因緣故,知有生畜生、餓鬼者。是業因緣故,知有生人中、生四天王天,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天者。是業因緣故,知有得須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羅漢、辟支佛者。是業因緣故,知是諸菩薩摩訶薩。是業因緣故,知是多陀阿伽度、阿羅訶、三藐三佛陀? 世尊!無性法中無有業用。作業因緣故,若墮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若人、若天,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天。以是業因緣故,得須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羅漢、辟支佛。菩薩摩訶薩行菩薩道,當得一切種智。得一切種智故,能拔出眾生於生死中。 佛告須菩提:如是,如是!無性法中無業、無果報。 須菩提!凡夫人不入聖法,不知諸法無性相,顛倒愚癡故,起種種業因緣。是諸眾生隨業得身,若地獄身、若畜生身、若餓鬼身、若人身、若天身——四天王天身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身。是無性法,無業、無果報,無性常是無性。如須菩提所言,若一切法無性,云何是須陀洹乃至諸佛得一切種智? 須菩提!於汝意云何,道是無性不?須陀洹果乃至諸佛一切種智是無性不? 須菩提言:世尊!道無性,須陀洹果亦無性,乃至諸佛一切種智亦無性。 須菩提!無性法能得無性法不? 不也,世尊! 佛告須菩提:有性法能得有性法不? 不也,世尊! 須菩提!無性法及道,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,無色無形無對,一相所謂無相。須菩提!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以方便力,見眾生以顛倒故著五陰,無常中常相、苦中樂相、不淨中淨相、無我中我相,著無所有處。是菩薩以方便力故,於無所有中拔出眾生。 須菩提白佛言:世尊!凡夫人所著,頗有實不異不?著故起業,業因緣故五道生死中不得脫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